教师主页
- 曹广忠
- 曹军
- 柴彦威
- 陈彦光
- 陈耀华
- 陈效逑
- 程和发
- 楚建群
- 戴林琳
- 邓辉
- 董豫赣
- 付晓芳
- 方海
- 方精云
- 冯长春
- 冯健
- 傅伯杰
- 高艳
- 宫彦萍
- 韩茂莉
- 贺灿飞
- 贺金生
- 胡建英
- 华方圆
- 胡燮
- 黄崇
- Kazuo Isobe
- 吉成均
- 贾小新
- 金鑫
- 李宜垠
- 李有利
- 李本纲
- 李喜青
- 李双成
- 林坚
- 刘耕年
- 刘文新
- 刘峻峰
- 刘宇
- 刘鸿雁
- 刘涛
- 刘燕花
- 刘刚
- 刘煜
- 刘雪萍
- 刘茂甸
- 刘萍
- 卢晓霞
- 陆雅海
- 马亮
- 马建民
- 马燕
- 蒙吉军
- 莫多闻
- 蒙冰君
- PHILIPPE CIAIS
- 彭建
- 彭书时
- 朴世龙
- 阙维民
- 宋宛儒
- 沈文权
- 沈泽昊
- 沈国锋
- 宋峰
- 陶胜利
- 唐晓峰
- 唐志尧
- 唐艳鸿
- 陶澍
- 童昕
- 李婷婷
- 王仰麟
- 王红亚
- 王志恒
- 王娓
- 王少鹏
- 王旭辉
- 王学军
- 王喜龙
- 万祎
- 王愔
- 王长松
- 王开存
- 王昀
- 吴必虎
- 吴健生
- 吴龙峰
- 吴林蔚
- 谢建民
- 徐福留
- 许文君
- 姚蒙
- 于佳鑫
- 杨小柳
- 尹燕平
- 阴劼
- 喻航
- 曾辉
- 张家富
- 张照斌
- 赵鹏军
- 赵昕奕
- 郑成洋
- 周力平
- 周丰
- 朱东强
- 朱彪
- 朱晟君
- 朱丹
- 朱江玲
- 张尧
- 张新平
- 张璐瑶
- 赵卡娜
- 汪淼
- 袁文平
- 吴英迪
- 钟奇瑞
- 刘建宝
- 杨卉
- 张一凡
- 李梅
- 杜世宏
- 秦少杰
- 张修远
- 杨晨
- 金哲侬
- 张致杰
- 连旭
陈耀华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规划、风景区总体规划与景区详细规划、世界遗产研究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100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Email:chenyh@urban.pku.edu.cn
陈耀华,男,1966年12月生,江苏常州人。现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以及国家公园等自然文化保护地研究30余年,主持和参与各类究课题6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3项,山东泰山、云南大理、北岳恒山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3项,主持中华五岳、云南景迈山古茶林等世界遗产价值研究5项。广西桂林、河南洛阳等区域和城市规划及风景区详细规划40余项, 2019年,作为主要专家参与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一期)》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为我国第一个海洋世界遗产;2023年,作为申遗文本首席专家主持的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球第一个茶主题世界遗产。完成《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价值体系及其保护利用》等著作3部,各类文章60余篇。曾任国际ICOMOS-IFLA(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景观师联合会)文化景观科学委员会委员,现任UNESCO亚太地区世界遗产研究和培训中心(WHITR-AP)北京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草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文化景观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专委会副主任,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北大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风景园林》《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编委。
教育经历
1983.09-1987.07 北京大学地理系,经济地理专业,本科;
1989.09-1992.07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人文地理专业,风景区与世界遗产
研究方向,硕士;
2000.09-2004.07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人文地理专业,风景区与世界遗产
研究方向,博士。
工作经历
1987.07-1989.07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团委书记
1992.07-2004.07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讲师
2004.07-2007.05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
2007.05-至今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
学术任职
ICOMOS-IFLA(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景观师联合会)文化景观科学委员会 委员
UNESCO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中心)副主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公园和生态旅游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专家库第一批风景园林专家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文化景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风景名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林学会自然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自然与文化遗产》杂志编委
《风景园林》杂志编委
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
北大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重庆市人民政府世界文化遗产专家顾问
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遗产保护顾问
广西花山岩画世界遗产专家顾问
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湖南南山国家公园智库专家
盐城市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委员
获奖
(1)陈耀华,北京大学工会工作特别贡献奖,2024
(2)陈耀华,景迈山村庄规划,云南省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2023
(3)陈耀华等,国家公园系列国家标准研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1年
(4)陈耀华,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工作记功表扬“专家贡献奖”,盐城市人民政府,2019
(5)陈耀华,北京大学优秀工会干部,2019
(6)陈耀华,北京大学优秀工会积极分子,2018
(7)陈耀华,北京大学优秀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者,2017
(8)陈耀华,方山—长屿硐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浙江省优秀城乡规划项目二等奖,2015
(9)Que Weimin,Zhen LIqun,Luo Lipeng,Zhang Tianxin,Chen Yaohua,Song Feng,Wu Honglin,Shen Wenquan,Yin Jie,Dai Xiangyi,Zhang Jie,Song Shaohang,Wan Xiaoyuan,Zhang Bingxue,Zhang Xue. Unesco Asia-Pacific Heritage Awards For Culture Heritage Conservation,Heritage Buildings in Cicheng Historic Town,Zhejiang Provence,China. ,2009(“浙江慈城历史街区遗产建筑保护”获2009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10)汪芳、吕斌、宋峰、陈耀华. 北京大学教学成果奖. 校级一等奖 . 全国城市规划专业竞赛指导的教学创新探索,2009
(11)陈耀华,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08
(12)周一星,陈耀华等.《洛阳城镇体系规划》获1999年度河南省城乡建设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1999
教学
先后主讲5门课程,参与2门课程。
主讲4门本科生课程:
《区域规划原理》 专业必修课,学分3,2004-2016每年春季学期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专业必修课,学分3,2004-2024每年秋季学期
《交通运输地理学》 专业必修课,学分2,2012-2015每年秋季学期
《风景名胜区规划》 本科选修课,学分2,2017-2024每年春季学期
主讲1门研究生课程:
《风景区与世界遗产管理》 研究生选修课,学分2,2011-2023每年春季学期
参与2门研究生课程:
《人文地理讨论》 研究生必修课,学分2,2018-2022每年春季学期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前沿问题研究》 研究生必修课,学分2,2023-2024每年
春季学期
科研项目
主要科研项目包括:
(序号/项目名称/主持或参与/年份)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保护利用协调的“风景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41171431),主持,2012-2015;
(2)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城市建设用地节约关键技术研究利用(2006BAJ14B04),主持,2007-2010
(3)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863项目——受污染城市水体修复技术与工程示范—子课题:适与水体修复的景观建设技术,子课题主持,2004-2005;
(4)泰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划,主持,2023-2024;
(5)景迈山古茶林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技术咨询服务,主持,2023-2024;
(6)武汉东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发展战略规划,主持,2022-2023;
(7)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世界遗产国际评估总体技术咨询,主持,2022-2023;
(8)盐城世界遗产“十四五”战略规划,主持,2021-2022;
(9)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规划,参加,2020-2022;
(10)亚洲茶文化景观主题研究,参加,2020-2021
(11)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参加,2019-2020;
(12)云南普洱景迈山申报世界遗产景迈山村庄规划,主持,2018-2019;
(13)太行山(河北段)资源综合考察评价及申报世界遗产可行性研究,主持,2017-2018;
(14)中国自然保护地保护利用技术规范编制,参加,2017-2018;
(15)中国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研究,主持,2017-2018;
(16)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规划,主持,2017-2019;
(17)云南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研究与申报文本编制,主持,2012-2018;
(18)温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方山景区入口详细规划,主持,2015-2016;
(19)编制《中国自然遗产事业发展公报(1985-2015)》,主持,2015;
(20)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研究,参加,2014;
(21)云南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主持,2012-2015;
(22)北岳恒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主持,2012-2013;
(23)温岭石文化研究,主持,2012;
(24)编撰《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公报》,参加,2012;
(25)全国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总体规划,参加,2012-2015;
(26)世界遗产地保护规划——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规划,主持,2011-2012;
(27)河南云台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可行性研究,主持,2010-2011;
(28)方山-长屿硐天国家级风景区南嵩岩景区入口详细规划,主持,2009;
(29)方山-长屿硐天国家级风景区方山景区入口详细规划,主持,2009
(30)南岳衡山申报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主持,2008-2009;
(31)中华五岳申报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主持,2008-2010;
(32)河北迁安市城乡统筹规划,主持,2007;
(33)浙江温岭方山—长屿硐天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主持,2006-2007;
(34)浙江温岭西部地区旅游发展规划,主持,2006;
(35)山东梁山城市总体规划,主持,2006;
(36)浙江温岭方山—长屿硐天申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主持,2005;
(37)浙江温岭市风景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主持,2005;
(38)浙江温岭方山—长屿硐天风景区核心区规划,主持,2005;
(39)浙江金华双龙洞国家风景区总体规划,主持,2004-2005;
(40)云南大理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主持,2004-2005;
(41)云南大理国家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主持,2004-2005;
(42)浙江永康方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主持之一,2003;
(43)湖南武陵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参加,2001;
(44)浙江普陀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参加,2001;
(45)浙江新昌县旅游总体规划,主持,2000;
(46)云南石林申报世界遗产研究,参加,1999;
(47)云南红河州城镇体系规划,主持之一,1998;
(48)浙江雁荡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参加,1997;
(49)天津大港区城市总体规划,主持之一,1996;
(50)贵州荔波樟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参加,1995;
(51)河南洛阳城镇体系规划,主持之一,1994;
(52)广西桂林城镇体系规划,主持之一,1993;
(53)海南通什城市总体规划,参加,1992;
(54)广西花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参加,1991;
(55)参加河南王屋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参加,1990;
(56)山东泰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参加,1987
著作与论文
出版论著:
陈耀华 著,《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价值体系及其保护利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04
陈耀华,林坚主编. 冯长春,楚建群,靳东晓,杨庆媛副主编.《城市建设用地节约关键技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03
周一星、陈耀华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发表论文:
(1)陈耀华,魏天星.遗产综合体构建研究——以盐城世界自然遗产为例[J].中国园林,2024,40(02):11-16.
(2)陈耀华.在景迈山,看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N].新京报,2023-12-28.
(3)王珂欣,陈耀华*,周天宏等.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法规体系建设[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3,8(05):12-19.
(4)魏天星,陈耀华*,李杨.与农业文化遗产相适配的景迈山古茶林遗产监测方法探索与创新[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3,8(05):20-26.
(5)陈耀华,秦芳.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价值认知的过程与思考[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3,8(05):3-11.
(6)张丕生,陈耀华*.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世界遗产申报回顾与总结[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3,8(05):59-69.DOI:10.19490/j.cnki.issn2096-698X.2023.05.059-069.
(7)陈耀华,王孺杰.千年传承林茶共生 举世瞩目人地和谐 探访世界遗产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J].中国民族,2023(09):92-99.
(8)陈耀华. Why it took so long for tea to enter World Heritage List.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人类共同的瑰宝[N].环球时报(英文版),2023-09-24.
(9)陈耀华.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世界遗产价值认知[N]. 中国文物报, 2023-09-18.
(10)陈耀华,秦芳.中国双遗产文化与自然的融合及其精神文化功能[J].旅游学刊,2023,38(07):26-35.DOI:10.19765/j.cnki.1002-5006.2023.07.008.
(11)秦芳,陈耀华,李路平.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的适应性治理策略——以普洱景迈山传统村落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23,30(04):105-113.
(12)陈耀华,秦芳.乡村遗产的韧性能力与可持续演进——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为例[J].中国园林,2023,39(01):65-71.DOI:10.19775/j.cla.2023.01.0065.
(13)秦芳,陈耀华,李路平.近现代以来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山水价值的探究[J].园林,2022,39(11):99-106.
(14)Durighello Regina, Luengo Mónica, Ono Wataru, Han Feng, Zou Yiqing, Chen Yaohua, Wang Chaoyi, Shimizu Shigeatsu, Uesugi Kazuhiro, Yamaguchi Keita, Ryu Je-Hun, Hwang Gil-Sik, Cheong, Jae-Hoon, Singh Priyaleen, Chatterji Aditi, Lennon Jane and Lu Kalaya.《Tea landscapes of Asia: A thematic study》,(ISBN):978-2-918086-41-3, ICOMOS,2021.11
(15)Zhang Bijun,Chen Yaohua*. Traditional Village Planning under the Theory of Actor Network: A Case Study of Village Planning in the Jingmai Mountain, Pu'er, Yunnan Province〔J〕.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04/2021, 卷 13, 期 2: 29–35
(16)陈耀华,焦梦菲,陈远笛.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提名地保护管理规划简介[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1,6(02):22-28.DOI:10.19490/j.cnki.issn2096-698X.2021.02.022-028.
(17)秦芳,陈耀华.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国际比较研究[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0,5(05):20-31.DOI:10.19490/j.cnki.issn2096-698X.2020.05.020-031.
(18)陈耀华,焦梦菲.我国自然保护地分类研究综述与思考[J].规划师,2020,36(15):5-12.
(19)陈耀华.景迈山古茶林的价值认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8-10.
(20)陈耀华,秦芳,陈远笛.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综述[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0,5(02):64-73.DOI:10.19490/j.cnki.issn2096-698X.2020.02.064-073.
(21)李金路,陈耀华,吴承照等.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国方案[J].城市规划,2020,44(02):50-58.
(22)闻丞,顾燚芸,陈耀华.太行山及周边山地生物多样性突出普遍价值潜力区的空间界定[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0,5(01):61-67.DOI:10.19490/j.cnki.issn2096-698X.2020.01.061-067.
(23)陈耀华,侯晶露.美国国家公园规划体系特点及其启示——以美国红杉和国王峡谷国家公园为例[J].规划师,2019,35(12):72-77.
(24)陈耀华.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价值认知[100]//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普洱市人民政府,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茶文化景观保护研究和可持续发展普洱景迈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Jiangsu Phoenix Lite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2019:51.DOI:10.26914/c.cnkihy.2019.090521.
(25)陈耀华,陈远笛.风景名胜区的历史功能与当代使命[J].中国园林,2019,35(03):16-20.
(26)陈耀华,黄朝阳.世界自然保护地类型体系研究及启示[J].中国园林,2019,35(03):40-45.
(27)马雨轩,李江海,陈耀华.大兴安岭中段阿尔山地区第四纪火山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5(02):289-298.DOI:10.13209/j.0479-8023.2019.012.
(28)陈耀华,陈康琳.国家公园的公益性内涵及中国风景名胜区的公益性提升对策研究[J].中国园林,2018,34(07):13-16.
(29)陈耀华,李斐然.城市型风景区的风景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为例[J].生态经济,2017,33(01):117-123.
(30)陈耀华,妙关素.文化景观的内涵与要素——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为例[J].中国园林,2016,32(11):94-98.
(31)陈耀华,周华庆.基于共生理念的风景资源保护与城协调发展研究——以大理“山水家园”建设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6(09):106-112.
(32)陈耀华,张丽娜.论国家公园的国家意识培养[J].中国园林,2016,32(07):5-10.
(33)陈耀华,陈远笛.论国家公园生态观——以美国国家公园为例[J].中国园林,2016,32(03):57-61.
(34)陈耀华,李妍.建筑学知识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6(03):103-104.DOI:10.15947/j.cnki.dwt.2016.0097.
(35)Hyun Sil Shin, Yaohua Chen*, Won Ho Lee, and Dong Hyun Kim.Sustainability of Historical Landscape to Gwanghalluwon Garden in Namwon City,Korea[J],SUSTAINABILITY.2015;07: 8565-8586 ,SCI收录
(36)Shin Hyun Sil, Chen Yaohua*, Lee Won Ho, Kim Dong Hyun.Kim,Jae-Ung.Original Scenery and Space Change Aspect for the Garden of Unbo’s House[J].Journal of Korean institute tradition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ternational edition, Korea, 2015:7-13,KCI收录
(37)陈耀华,张欧.世界遗产视野下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的价值探究[J].热带地理,2015,35(04):541-548.DOI:10.13284/j.cnki.rddl.002693.
(38)陈耀华,妙关素.风景区传统村落居民诉求与应对研究——以长屿硐天景区岙里村为例[J].中国园林,2015,31(04):109-113.
(39)陈耀华,张帆,BOJER CAPATI.基于土著社区参与和发展的自然遗产保护—以菲律宾伊格里特.巴科国家公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04):148-150+248. 0517- DOI:10.13989/j. cnki.6611.2015.04.055.
(40)唐琳,陈耀华,王利伟等.风景名胜区空间演进的动力机制及调控对策——以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5,22(03):73-79.
(41)陈耀华,张帆,李斐然.从美国国家公园的建立过程看国家公园的国家性——以大提顿国家公园为例[J].中国园林,2015,31(02):19-22.
(42)陈耀华,张振源,黄丹.基于生态文明要求的中国风景名胜区规划[J].中国园林,2014,30(09):101-103.
(43)陈耀华,黄丹,颜思琦.论国家公园的公益性、国家主导性和科学性[J].地理科学,2014,34(03):257-264.
(44)陈耀华,张玮.基于传统宇宙观的中华五岳空间景观特征及其启示[J].经济地理,2014,34(02):166-173.DOI:10.15957/j.cnki.jjdl.2014.02.001.
(45)陈耀华,杨柳,颜思琦.分散型村落遗产的保护利用——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J].地理研究,2013,32(02):369-379.
(46)陈耀华,张静茹.基于比较分析的开平碉楼基本特征与保护利用[J].生态经济,2013(01):184-187+191.
(47)陈耀华,朱镜颖.世界遗产视角下的长屿硐天石文化景观[J].中国园林,2012,28(07):13-18.
(48)陈耀华,刘强.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系及保护利用[J].地理研究,2012,31(06):1111-1120.
(49)张静茹,陈耀华*,朱镜颖,云南茶山地域文化景观空间格局特色及保护利用—以景迈茶山为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学术委员会论文集[M],19-28,2012
(50)陈耀华,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系及保护利用的问题和对策,中国风景名胜区回顾与展望[M],183-195,2012
(51)陈耀华,唐琳.鲁尔模式对迁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启示[J].企业经济,2011,30(03):130-133.DOI:10.13529/j.cnki.enterprise.economy.2011.03.021.
(52)王超,陈耀华.中国名山的历史保护与启示——以中华五岳为例[J].地理研究,2011,30(02):372-384.
(53)陈耀华,谭娜. “申遗热”应该降降温[N]. 北京科技报,2009-11-30(005).
(54)陈耀华,金晓峰.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风景名胜区与居民点互动关系研究——以方山—长屿硐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入口村庄为例[J].旅游学刊,2009,24(05):43-47.
(55)阙维民,谢凝高,陈耀华等.世界遗产视野中的中国五岳[J].人文地理,2009,24(04):26-31.
(56)陈耀华.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现状问题与因由[100]//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6.
(57)陈耀华、赵星烁.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572-578
(58)陈耀华.适于风景区水土保持的景观建设技术[J].水土保持研究. 2003(3):37-39
(59)经济要参调查组(程秀生、秦虹、陈耀华等,陈耀华执笔).关于武当山风景与遗产资源保护利用以及对丹江口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经济要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3(39):20-29
(60)陈耀华.风景区经济发展研究.风景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实施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97-103
(61)陈耀华.云南第二个百万人口大城市规划设想[J].城市问题,2003,(01):32-36.
(62)陈耀华,桂林地市旅游业现状特征及发展对策[J]. 经济地理,第14卷第六期,1994
(63)陈耀华,风景区开发建设中的区位因子[J]. 经济地理.1992(01):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