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探寻八闽大地,助力乡村振兴——城市与环境学院师生赴福建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实践
发布时间:2019-02-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要求下,走好因地制宜的发展道路,推进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步。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5·2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和鼓励青年学子置身时代潮头、扎根中国大地、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人生华章。2019年1月21日至1月27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组织包括1名指导老师在内的共21名师生,赴福建省福州市与厦门市开展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20名学生的年级横跨本硕博,专业涵盖人文地理、城乡规划、自然地理、环境科学等城环学院多个方向,以期从专业视角,为福建因地制宜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建议。
实践团在福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总院合影
再续“福州情”:挖掘千年古镇的建设要义
1月21日至25日,实践团在福建省福州市及下辖的永泰县进行调研。2018年寒假,城市与环境学院就曾组织实践团赴福州开展实践活动,对福州整体发展规划积累了初步的认识。此次再赴福州,不仅是对过往实践的延续与深化,更是与福建和福州情缘的再续。在这片东南沿海的热土上,自1985年起,习近平同志探索奋斗了17年多,为福建的改革求索与经济发展创造了极其丰硕的成果,如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更意味着福建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书写新的发展篇章。
座谈会现场
在启程前,实践团成员就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资料搜集工作。实践团在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福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总院与相关领导进行座谈,就福建省内村庄的脱贫情况、产业融合特点、人口流动情况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除此之外,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经济地理系主任曹广忠教授还专程前往福建,围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村镇发展”进行主题报告,通过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历史背景和国内外城镇化理论,给予实践团成员指导与建议,为后续实地调研打下基础。
曹广忠作主题报告
实践团成员在座谈中踊跃发言
1月23日至25日,实践团前往位于永泰县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嵩口镇进行考察,并与各村村民进行调研交流。在习总书记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曾经用“藏在深闺人未识,撩开面纱惊八闽”来形容永泰,充分说明永泰令人惊艳的乡村风貌。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份风貌并没有被高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湮没与吞噬:在大喜村,大到村庄街道,小到盆栽标语,每家每户张贴的“喜”字昭示的是一种信仰与传承;在月洲村,依托状元村的文化底蕴,由废弃的发电厂改建而成的花渡图书馆宣告的是乡村文创产业的巨大潜力;在白杜村,村民们将木柴堆砌成以“富强”“民主”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字样,发自心底对近些年党中央政策的感恩凸显的是乡村振兴战略已真正落到实处;在春光村,炊烟袅袅、茉莉花香弥漫,昔日贫困村一跃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的巨大变迁反映的恰恰是党的政策似春光……
实践团成员与大喜村村民进行交流
实践团成员在永泰县各乡村进行村民调研
白杜村中木柴堆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字样
最令人记忆深刻的是与嵩口镇镇长的座谈交流。座谈会自傍晚起,一直持续到夜晚十一点,大家越聊越兴奋,针对自身所见所闻无话不说、无所不谈,直到最后因为时间过晚而不得不中止对话,仍意犹未尽。在福建的行程中,实践团成员遇到了太多像嵩口镇镇长这样励精图治的基层干部,他们是第一线的工作者,担起的是推动政策落实的重大责任。也正是他们的奋斗与努力,才让人对中国乡村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图景充满了信心与期望。
实践团成员在春光村考察
情系“厦门景”:探索都市乡村的发展路径
作为我国的经济特区,厦门在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有着自身独特的目标和路径:那就是突出都市农业、现代农村、新型农民的定位和特色,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时,作为距离台湾最近的地区之一,厦门的乡村里又处处烙印着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不可割裂的历史印记,昭示着两岸人民期盼和平美好未来的真诚期许。
1月26日至27日,实践团在厦门市集美区和海沧区进行调研。在海沧区青礁村,红砖古厝的生态景观让大家体会到闽文化古朴的魅力,芦塘书院院长义务为全村小学生补习的默默耕耘更让人领悟到教育振兴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在集美区城内村和田头村,香火不断的霞城城隍庙寄托的不仅是百姓对风调雨顺的感恩,还有海峡两岸亲情永远延续的企盼,田头乡村记忆馆是留住农耕文化、看见美丽乡愁的“时空隧道”,以草莓和凤梨种植为代表的都市生态农业更是行驶在高速发展的轨道上……
通过实地调研,实践团成员对因地制宜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更加充满信心:厦门的乡村从来都不是城市化进程的牺牲品,它昭示的是一种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一条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一座宁静安详的精神家园。
在霞城城隍庙与相关负责人进行交流
在城内村对村民进行调研
调研分队与义务为小学生补习的芦塘书院院长合影
永远“在路上”:城环学子青春风采绽放八闽大地
回首为期一周的调研行程,实践团成员将自身的学术背景与乡村发展融为一体,不仅以专业视角审视乡村变迁,更以专业知识给予乡村发展建议。正如2017级城乡规划本科生张佳琪所言,“无论是福州还是厦门的乡村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在嵩口镇的调研,这里的乡村建设没有急功近利,而是‘慢慢走’,极大地保留了乡村的原始的风貌。建设‘美丽乡村’的行动中,每个村庄不是千篇一律,而是针对自己的特点来建设发展:大喜村山清水秀,令人心旷神怡;月洲村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郁……如果没有实地考察,很难想象乡村可以建设得如此整洁美丽而富有特色。此次调研活动让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充满了信心。”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社会实践是青年成才的必由之路,更是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用“青春梦”托起“中国梦”的重要路径。乡村是中国人共同的根脉,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通过深入乡村一线,走访基层,立足行业认知和专业调研,开展具有较强专业性和学术性的调查研究,城环学子将泥泞而坚定的脚印踏在祖国的田野,扎实而深刻的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真正做到增广见闻、慎思明辨、知行并进,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子提出的“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时代要求。青年是极富朝气和梦想的人群,乡村振兴更离不开青年的力量,“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城环学子用实际行动将青春之花绽放在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文/彭静杨 贺一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