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城市与环境学院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生举办“在世界任何地方,我们都是北大人” 122周年校庆视频组会

发布时间:2020-05-07

2020年5月4日是北京大学建校122周年校庆,这一天校园里鲜花盛开、春意盎然,响彻在空荡校园上空的群鸟追逐嬉戏取代了以往校庆时未名湖畔熙熙攘攘校友们的欢声笑语,这在北大近代历史上是第一次。特殊的校庆,在以往的庄重欢乐气氛中加入了新冠疫情带来的一份凝重,有了更深的历史感,这是值得北大人相聚和思考的日子。疫情当前,城市与环境学院部分第四纪地质学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于5月4日上午举办了一次“在世界任何地方,我们都是北大人”122周年校庆特别组会,遍布国内8个省市以及在美国和北欧的校友40人云端相聚,历时二小时。

上午10点15分,组会在剑桥大学Nicholas Shackleton院士生前演奏捷克作曲家J.斯塔米茨降B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的视频播放中开始,作为古气候和古海洋研究巨匠的Shackleton教授不仅有着按当今标准都令人羡慕的四十余篇“N/S”的记录,并于1995年获Crafoord地球科学奖,他还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单簧管收藏家之一和专业级演奏家,他将其一生珍藏的900余件乐器及70万英镑遗赠给爱丁堡大学,供研究用。20年前,Shackleton教授曾来访北大,未名湖畔的帕卡德公寓曾响起他吹奏的单簧管音乐。他曾任国际第四纪联合会主席,生前一直关心着中国第四纪研究,利用各种场合宣传中国科学家取得的进展,并与刘东生院士等老一代科学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面对复杂国际形势新挑战的特殊校庆日,观看Shackleton教授的演奏,同学和校友们深感意义非凡。

以“灿烂宁静的校园:2020之春”为题的PPT短片展示了疫情期间留校师生在校园内拍摄的30多张照片,使隔着屏幕在千里、万里之外的同学和校友们感受到那熟悉的校园春意。随后,周力平老师作了简短发言,他对校友和同学们云端返校表示欢迎并祝福大家做好疫情防控、平安健康。他感谢大家对北大第四纪科学研究做出的贡献,他深有感触地说,在这人类文明社会经历严峻考验和挑战的时刻,“责任”和“民族”这两个词对北大人甚为重要。

组会的下一个环节是欣赏网上24位音乐家在英国作曲家Andrew Webb带领下云端合奏的All I Ask of You (别无所求) ,这一选自音乐剧《歌剧魅影》的名曲表达了Webb先生疫情下对全球居家隔离乐迷们的祝福。随后,在读博士生安永睿同学从贵州直播了他笛子独奏何占豪、陈钢改编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节选,他的表演赢得一阵喝彩,组会主持人连忙调出了作为“预案”的安永睿演出备份文件为大家播放“返场曲”。

组会的高潮是大家分享过去几个多月里生活、工作和科研中的见闻和感悟,回忆在北大受到的熏陶,表达对母校最真挚的热爱和祝愿。主持人梁雍祺同学按姓名逐一推出提交的照片,大家无缝连接地讲述其中的故事和推荐。2018届校友黄先可展示了他大年初三在基层投身抗疫工作第一个夜晚的照片,把大家带回到那疫情突袭的严峻日子;博士生商纪元分享了家乡防控志愿者雨中值班的感人照片;硕士生李晓乐分享了一张她疫情严重期间抓拍的高架桥上消毒洒水车扬起水雾的特写;博士生孔维远展示了一张校园内南北阁之间花坛旁“中国”、“握拳”、“爱心”三个袖珍雪雕的照片。这些照片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在疫情中深切感受到了国家强大,感恩抗疫人员的英勇和无私付出,更使大家感到我国防疫的成果来之不易,以及北大人对战胜疫情的乐观心态和对祖国的真诚祝福。

身处疫情比较严重的美国新泽西州的校友夏黎黎博士用日本科幻喜剧漫画中22世纪的猫型机器人--哆啦A梦最近“来信”中“放心吧!我们的未来充满活力”乐观话语鼓励大家。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任教的沈志雄校友展示了当地解封后人们迫不及待涌向海滩、享受阳光和西大西洋温暖海水的情形。在第四纪研究小组参加科研的本科生马来西亚留学生黄悟优同学寒假以来一直在中国,她在辽宁参加了组会,并分享了她的家长向马来西亚亲人们寄送口罩时的来往微信,疫情下最需要也是最宝贵的就是互相帮助。

一些同学和校友通过分享所在地的自然人文景观照片,表达了对家园、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多位同学和校友展示了他们从放假开始到疫情出现再到防控至今的细心观察。胡斌同学诙谐地感谢大家对他个人的长期关心,并大方地向大家展示了同学们“翘首以盼”的珍贵照片。正如校友奚娴婷所言,大家个个充满了正能量,不愧为北大人。奋战在深圳复产复工一线的郑成鑫校友组会前传来了他和女儿按照地方标准佩带口罩的合影;未能上线参会的冯俊校友则传来了他和郑成鑫2008年在腾格里沙漠野外工作的合影,一句“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表达了深深的北大同学之情。他们的同班同学崔桂鹏当年因病没能参加那次野外工作,而他奇迹般地展出10年后他在巴丹吉林沙漠野外工作时拍摄的高大沙山之下庙宇与湖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疫情没有阻挡北大人的科研。身在挪威的唐辉博士凌晨起来全程参加组会,他展示了今年一月疫情肆虐前回国做野外工作时拍摄的黄土高原被白雪覆盖的美景,表达了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因研究中国黄土测年获北大优秀博士论文称号的覃金堂校友晒出了他的疫情工作间,他说还在啃六年前开始研究的一个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羡慕和“担心”;校友檀文炳则晒出了他和同事们疫情期间在野外采样的工作照;另一位北大优博称号获得者高攀博士兴奋地分享了于校庆日当天早上成功提交的印度洋海水放射性碳研究稿件的截屏,这是周老师指导下印度洋海水多同位素研究系列的第一个工作。高攀深情回忆了2014年与几位同学一起去厦门码头接送参加印度洋科考的钱娜和任小换两位同学的情形。在西安交大工作的校友陈凯教授因会议不能参加组会,他委托覃金堂博士代他感谢北大对他培养,并分享他疫情期间极具挑战性科研工作的兴奋。

疫情当前,弦诵不绝。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读书更是成了校友和同学们作为北大人生活中的常态。在校期间选择哲学双学位的马筱舒对哲学的兴趣不减当年,她轻声细语、言简意赅向大家推荐《哲学·科学·常识》,竟立刻使各位校友和同学人人觉得此书必读!在北京某名校高中任教、不在科研“正规军”队伍里的徐锋校友,展出他购得的王绍武先生著作《全新世》,以示他仍然保持对第四纪科研关注的初心;而被称为大师姐的朱艳明博士则一展她大跨度的转变,黄土磁学那些不解之谜不再是她的追求,她分享的疫情期间读书单从传统中国文化的《庄子》到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动物行为学开山祖师康拉德·劳伦兹的《所罗门王的指环》、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的成名作《千面英雄》、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的现象级科普书《七堂极简物理课》,再到M. Popova和C. Bedrick于2018年新编的《存在的速度》(A Velocity of Being: Letters to A Young Reader)原版书,让线上所有师弟师妹们大开眼界。寒假一直在校做实验的博士生梁雍祺同学介绍了她刚刚读完的塔拉·韦斯特弗畅销书《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Educated),她感慨道,与作者曲折艰辛的求学路相比,我们的学习机会和条件真是太好了,要珍惜。最后,周老师以一张摄于春季学期开学日2020年2月17日七点五十九分理教门前空荡的校园照片开始了他的分享,他说看着全球疫情的发展,读读两本1994年出版的书(《逼近的瘟疫》、《血疫》)、特别是2004年出版的《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一定会有收获,他习惯地来了一句“读书吧!以史为鉴on all timescales”,他还用张曼菱著的《西南联大行思录》书中的话与大家共勉,培养“独立的人格”,保持“对于国家的热忱和支持”。

这次特别组会把身在世界不同地方的校友和在读的同学们联系在一起,展示了北大人在大事面前的思考,大家满怀希望,相信疫情终会过去,美好就在前方。最后,共享屏幕切换到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演奏的“春天在线”系列音乐会 “命运的回响”专场中马勒《a小调钢琴与弦乐四重奏》。这首只有一个乐章的曲子曾在电影《 禁闭岛》中配用。钢琴衬托着小、中、大提琴三件弦乐磁性的嗓音,欢乐与痛苦胶着、炽情复杂的乐声充满人性的张力,让校友和同学中的乐迷们如醉如痴、遐想万千。大家带着对母校深深的热爱和一个共同的心愿恋恋不舍地在云端渐渐隐去:希望人类能全面战胜新冠病毒及各变异新种,期待着在燕园再次相聚。

(张婉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