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新师推介 | 凝“新”聚力共前行!
发布时间:2021-12-312021年12月28日下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欢迎新教师”仪式在城环新楼366会议室举行,活动由党委书记彭建主持,有40多位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彭建主持会议
院长贺灿飞首先致欢迎词。对2021下半年新入职的三位教师——长江特聘教授王开存、哈佛大学博士吴龙峰、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博士胡燮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并提出了殷切希望。
贺灿飞致欢迎词
三位新教师分别做自我介绍,表示将虚心向学院教师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尽快适应新环境,为学院和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院长和党委书记向新教师赠送欢迎礼物,精美实用的书籍和用品,让老师们感受到浓浓的温暖。
为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国内学术环境,找准未来学术发展方向,顺利通过6年之后的Tenure评估,从2020年起,城市与环境学院为每位新入职的青年教师配备了一位本专业的资深教授作为指导顾问,聘期三年。以学科为切入点帮助青年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平稳过渡,尽快成长成熟,融入学院团队。
本次,学院分别邀请了冯长春和刘耕年两位教授作为青年教师吴龙峰和胡燮的一对一指导顾问。院长为指导顾问颁发聘书,指导顾问和新教师亲切交流并合影。
新教师与指导顾问合影
此次“欢迎新教师”活动在轻快的背景音乐中进行,会场上气氛轻松愉悦,老师们畅所欲言,自由交流,拉近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新教师如新鲜血液,为学院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相信在学院的关心下,他们会迅速成长,与学院所有教职工一起携手共进、共同开创城环学院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新师推介
王开存,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现在城市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与自然资源系工作。
王开存老师2004年在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先后就职于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21年11月加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研究方向为陆表能量平衡与气候变化。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提出陆表气候观测数据渐变型不均一性检测和订正的方法体系并开展实证研究;(2)揭示过去几十年中国南方和华北地区日高地温的变化及成因;(3)指出周边城市化对陆表气候观测数据的影响,以及气象观测数据的代表性问题。未来拟结合使用地基观测、卫星遥感和模式模拟,研究陆气耦合过程、机制及其对天气气候变化的影响。
欢迎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一起探求未知。
联系方式:kcwang@pku.edu.cn。
吴龙峰,北京大学研究员/助理教授,现在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吴龙峰老师于2020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Harvard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年9月加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研究方向为面向环境公平的空间规划与设计,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分析全中国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分布公平性;(2)揭示城市蓝绿空间分布不均导致公共健康效益的差异性;(3)阐明面向提升环境公平的城市绿地空间优化在社会经济空间(群体)中的不同结果,即城市绿化悖论。研究重点关注城市空间环境不公问题的形成机制、对公共健康的影响、优化规划决策,以促进更具有韧性、平等、可持续的高质量城镇化建设。
欢迎对城市研究和规划实践感兴趣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后加入课题组,助力建设更美好的城市!
联系方式:longfengwu@pku.edu.cn
胡燮,北京大学研究员/助理教授,现在城市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与自然资源系工作。
胡燮老师2018年在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休斯顿大学担任tenure-track助理教授,获NASA地球科学领域新人奖Early Career Award。2021年7月加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研究方向为应用微波遥感影像,认知地质灾害与浅表过程诱发机制及演化过程。未来将继续围绕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的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工作,研究重点包括 (1) 山体滑坡相关的地质灾害链地表形变特征提取与过程机制建模;(2) 人类活动与全球变化下内陆及沿海城市灾害监测与防治;(3) 多源形变特征与遥感大数据机器学习;(4) 岩石质行星陆面过程。
地质灾害与浅表过程遥感课题组竭诚欢迎感兴趣一起探索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后加入我们的团队!课题组主页:https://gsprs-pku.github.io/
联系方式:hu.xie@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