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城市与环境学院举行2024“学科质量年”战略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4-05-225月20日上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学科质量年”战略研讨会在学院109会议室举行。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学校寒假战略研讨会精神,落实学校“学科质量年”任务部署,分析学科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探讨学科发展举措,推动地理和生态学科高质量发展。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方精云院士,学院院长贺灿飞教授、党委书记彭建教授及学院班子成员、学术委员会委员、系主任和青年教师代表等20余名教师出席会议。会议由贺灿飞教授主持。
会议现场
贺灿飞教授主持会议
贺灿飞教授从放权改革后地理学科的建设任务、地理学科近年建设进展、对标高校学科建设情况、地理学科发展路径四个方面展开介绍,同时分享了他在此前与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两所国际顶尖高校地理系交流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他表示,未来北大地理学科应继续推动学科结构和教师队伍的不断优化,持续加强各学科间交叉合作,将有组织科研与独立探索有机结合,在加强国际交流过程中实现重大项目成果培育和学科创新能力提升。
贺灿飞教授汇报地理学科建设发展情况
王志恒教授从学科背景、建设目标与任务、建设成效、下一步计划四个方面介绍了生态学科的建设发展情况。他表示,尽管北大生态学科在各方面已初步达到世界顶尖学科的水平,但在高水平文章数量、博士生数量、平台建设规模方面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北大生态学科将继续保持定力,梳理学科体系、加速队伍建设、聚焦理论突破,打造数智化野外研究网络,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保持学科始终走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
王志恒教授汇报生态学科建设发展情况
在讨论环节,地理、生态学科各方向教师代表围绕学科发展举措展开深入交流。
方精云院士指出,学科建设要以提升学科自身内涵为抓手,坚持“补短板、增强势”,在坚持发展优势领域的同时积极发挥创新精神,勇于探索面向未来的学科发展路径,将AI等前沿技术积极融入学科发展,在多学科交叉合作中引领新的学科发展方向。
方精云院士发言
杜世宏表示,大模型、大数据的AI技术应用已逐步成为当前地理学科的发展趋势,但如何从学科内涵出发,打造专业性更强的原创模型仍是未来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林坚表示,学科发展应强调特色、坚持特色,应在梳理学科结构的基础上尽快明晰体现不同学科方向特色的主要途径。王开存提出,学科发展应找准服务国家需求的方向点,从国家战略出发,坚持做好学科基础性、引领性工作。王学军表示,人才是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如何发挥领军人物作用、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和调动不同梯队人才积极性是当前环境地理学方向亟需解决的问题。张家富也同样指出了人才队伍优化对于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希望学院能够在多学科交叉融合中挖掘新的发展亮点。刘刚表示,未来学科发展可以从加强内部学科交叉、扩大学科外部影响力、提升学科国际化水平三个方面入手,在不断整合、凝聚学院内部力量的同时持续提升学科质量。唐志尧指出,当前学院在“强基计划”、“拔尖计划”等人才培养方面仍有改进空间,应加强对于“3+X”贯通式培养模式的探索,努力打造更多元开放的人才培养体系。冯健表示,要继续加强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力度,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卢晓霞和李本纲在发言中共同提到,在未来学科发展中,环境科学应当继续探索转型路径,进一步发挥环境地理学现有力量和学科成果对于地理学科整体发展的支持作用。朱丹和喻航在发言中表示,尽管当下国内外学科评价体系仍存在较大差异,但仍期待在未来研究中能够继续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原创性工作。
与会教师交流讨论
最后,贺灿飞教授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会议对于明确未来学科发展方向、加强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学院将继续按照学校“学科质量年”的部署,全面推动地理和生态学科的高质量发展,为北大“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