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城市与环境学院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生举办“纪念地球日50周年”视频组会

发布时间:2020-04-30

为纪念世界地球日(Earth Day)50周年,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生们于2020年4月22日采用空中连线方式举办了专题视频组会。

世界地球日于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Gaylord Nelson和Dennis Hayes组织发起,数千万人聚集参加了宣传保护地球的活动,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活动,也是人类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此后,每年的4月22日都有全球性“地球日”活动。2009年4月22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4月22日正式定为“世界地球日”。

当前全球人类在与新型冠状病毒作斗争,疫情让人们更加敬畏生命、敬畏自然。在这50周年之际,世界地球日更是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关注,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气候行动”,气候变化是地球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同时也蕴藏了无限机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官网上推出地球日50周年回顾的精彩视频,展示了以1968年12月Apollo 8拍摄到地球从月球地平线上升起的史诗级照片为起点的对地观测卫星列队的发展,以及人类对地球的气候、大气、陆地、极地和海洋认识的进程。

第四纪是地球演化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期,是现今地球环境形成和现代人类出现的关键时段。第四纪研究的科学目标是认识新生代以来地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变的历史及其原因,揭示地球各子系统之间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理解现今气候变化过程和规律,预测未来人类生存环境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

组会开始时,周力平教授简要介绍了地球日的由来与意义,并与大家分享了“地球日50周年”纪念短片,以及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研究气候变化的学者在实验室工作和对话的视频。随后,14名学生先后展示了各自的研究进展。同学们介绍了自己近年来在南海、印度洋、太平洋等海域进行的海水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工作及其与地球的水、碳循环和海洋动力过程之间的关联。正如第一位报告的博士生孔维远所说,海洋面积占地球71%,大洋环流直接关系着全球海洋的热量输送,进而影响着地球的气候系统。博士生钱娜也在报告中提到,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整个大洋水循环系统都发生改变,海水的混合过程与温盐特征也会随之变化。研究欧亚黄土的同学们介绍了自己最新的实验结果与区域环境变化的关系。一年级的同学们则以自己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为题材,简要介绍了在北大西洋、东印度洋和毛乌素沙漠等地区所作的研究工作和科学意义。来自马来西亚的四年级本科生黄悟优正在学习和研究有孔虫在古海洋和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她也与大家分享了自己最新的认识。

虽然疫情期间每周都有2-3次组会,视频会场遍及北京、江苏、山东、贵州、青海、河南、陕西共7个省市,但是这次在特殊日子的专题组会使大家感到有特别的纪念意义。通过这次地球日组会,同学们更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研究工作与地球系统的联系,深刻理解到认识地球环境的变化规律直接关系着未来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周老师充分肯定同学们在展示自己研究工作时表现出的对自然和科学的热情和敬畏。他指出,气候变化不仅已经成为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而且可能成为未来全球灾难性事件的起因,全社会要有所准备,而研究地球环境变化的科学工作者责任重大。周老师曾在疫情发生后的第一次视频组会上与同学们分享了两个关键词,“民族”的责任和“认真”的态度,他希望每位同学都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认真投入到学习与科研工作中。

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的于佳鑫老师也饶有兴趣地参加了本次会议,在听完同学们的报告后她鼓励大家继续在家中积极认真地进行科研工作,她也会尽力做好支持与服务工作。

 

(梁雍祺,张婉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