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2023·林超青年学者
发布时间:2023-07-12为提升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博士生科研活力,鼓励青年学者投身学术,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于2021年设立“林超青年学者”学术荣誉称号,该称号是学院给予博士研究生的最高学术荣誉。2023年第三届“林超青年学者”为任卓然、王锴、徐子涵、俞庆水、张璐、祝欣荣六位博士(以姓氏拼音为序)。
1. 任卓然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人文地理学专业2018级直博生,现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她的研究揭示了在华外资企业影响中国区域产业发展路径的多维关联机制,回应了外资撤资争议,为中国区域如何引进外资、引进什么样的外资、需要提供什么样的政策配套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2. 王锴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学专业2020级硕博连读生,现为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他的研究揭示了全球尺度和不同地区陆地碳汇年际变化的驱动机制,并预估了未来全球陆地碳汇稳定性的变化,对于理解陆地碳循环变化机制,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3. 徐子涵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学专业2019级普博士,现为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讲师/师资博士后。他的研究揭示了全球食物供给服务流动对零饥饿目标(SDG2)实现的跨区域贡献,基于全球食物供给服务流动网络模拟了全球SDG2实现韧性,为全球食物流动分配模式的优化调控提供了科学指引。
4. 俞庆水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专业2019级普博生,现为北京大学博士后。他的研究揭示了大气氮磷沉降对热带雨林磷循环的影响,并探讨了菌根类型相关的热带雨林对氮磷沉降的响应差异。这些研究对于预测日益增强的氮磷沉降对热带雨林养分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5. 张璐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学(环境地理学)2019级普博生,现为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她的研究论文对比研究了不同类型燃料棕碳的排放特征,指出燃烧效率和挥发性组分是影响棕碳排放因子差异的重要因素;基于化学分子组成信息,解释了燃烧源棕碳吸光特征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民用源棕碳排放清单,明晰了时空分布格局。
6. 祝欣荣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学专业2018级直博生,现为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主要从事环境要素与植被生态脆弱性关系研究。她的研究在生态系统尺度上综合分析了表土层与喀斯特地区岩溶层对植被土壤水与降水利用的影响,为生态干旱预测与区域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图文: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