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涌 · 新声 | 王培安:以地图丈量世界,用行动诠释担当
发布时间:2025-04-10编者按
为传承恩涌先生精神,学院在院友大力支持下设立北京大学“恩涌奖学基金”,其年度收益专项奖励综合表现卓越的城环学子。依据“奖上设奖,优中选优”的评选原则,从2023-2024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中遴选出本硕博各1人。他们以“扎根-突破-引领”的成长范式诠释学术报国志向,以“聚焦-锚定-赋能”的实践链条回应时代命题。
学工办开设专栏,以青年叙事传承恩涌先生精神,彰显城环人“从未名湖畔到祖国山河”的知行合一品格。本期聚焦:2024年度北京大学“恩涌奖学基金”奖学金获得者——国土空间规划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王培安。
王培安,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23级国土空间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林坚教授。现任院团委常务副书记、2023级硕士人文班团支书。发表中英文论文9篇(一作4篇),获国际级专业竞赛奖项6项;曾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等荣誉,并作为学生代表在全校奖教金奖学金颁奖大会发言。
初心萌芽,梦想启航
王培安对地理学的热爱,源于儿时对地图的痴迷。那时,他是“地图迷”,地图是别人画的,挂在墙上的。他常常对着地图想象着那些遥远的地方,带着好奇和向往用手把它们描绘到自己的本子上。中学时,在学习我国城市变迁历史的过程中,他了解到北大地理系老系主任侯仁之先生开拓历史地理研究的事迹。心怀大我、以身许国的北大精神底色开始充盈他的内心世界。
王培安小学时绘制的“战国七雄形势图”
学术探索,成果初显
来到北大,王培安逐渐找到了自己在地理学中的研究方向——国土空间规划,琢磨地图、研究地理成了日常。这个时候,他成了“地理人”,图纸是他画的,发表在论文上的。这些图纸有的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转型和人口城镇化提供了理论支撑;有的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国家重大战略,预测了2035年北京国土空间格局及其碳储量变化;也有的聚焦城市管理和居民福祉,开发原创专利技术“高层住区避难场所选址模型”,有效提升了高层住区面对突发情况的安全韧性;还有的扎根乡野大地,利用规划设计专长为乡村振兴赋能。
来源:林坚,刘光昕,王培安.自然资源监管视域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探析:基于空间开发权配置的探讨[J].规划师,2024,40(06):1-7.
来源:王培安,陈晨.功能家庭视角下我国县域城镇化的区域分异研究.上海城市规划.(录用)
王培安与同学合作设计的竞赛作品
《围屋之韵,聚族而兴》
知行合一,回馈社会
王培安一直记得有一次和导师林坚教授讨论论文,林教授对他说:“每个地图上的斑块都不是孤立的,无论正向或负向,都会影响周围”。王培安想,地理学如是,求学做人也应如是。
于是,他从墙上、纸上的地图走出来,做一名“行路者”,去真实世界里、在成就他人中寻找答案。从身边做起,他作为曾经的全国水球冠军,创立了城环学院游泳队并担任首任队长,绘制“游泳战术图”,带领队伍在“北大杯”取得学院历史最佳战绩;从通州到塞罕坝、从天津到黄山,作为学院团委常务副书记,他绘制“实践基地图”,5次担任课程助教,参与3处课程实习基地建设工作,累计助教工作时长超过210小时,与青年朋友们把知识的力量变得可感、把奉献的价值变得可观;在川渝山区、赣南乡野和上海临港,他利用专业知识,绘制“乡村振兴图”“乐业宜居图”,把科学价值变成现实福祉;走向世界,作为北京大学全球塑造力提升计划的一员,他绘制“中意交流图”,在都灵河畔、斗兽场旁和当地学生畅谈中意文化、青年发展,他们中已有数人成为了北大的交换生。
王培安带领城环游泳队参加“北大杯游泳比赛”
王培安在城环学院实习实践基地现场工作
王培安在北京大学奖教金奖学金颁奖大会发言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先哲的教诲,也是王培安无尽的求索。从地图迷,到地理人,再到行路者,北大精神的浸润给予他无穷的前进力量。未来,他将继续修德勤学,扎根本职,探索大千世界的科学真谛;更将心怀大我,甘于奉献,不断散发当代青年的火热赤诚。
文字|王培安 王伊彤 王蕊 杨晨
图片|王培安
编辑|王蕊
审核|杨晨 王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