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家、地理教育家王乃樑教授

2018-04-02 来源:地貌学家、地理教育家王乃樑教授

      

 

王乃樑,地貌学家、地理教育家,我国构造地貌学和第四纪沉积学主要奠基人。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地理学、地貌学与第四纪沉积学的科研和教学事业。他倡导将地貌与第四纪研究紧密结合,从第四纪沉积中提取有关地貌发育的信息,并用构造活动和气候演变的观点来探讨地貌发育过程与原因;在新构造与构造地貌、现代沉积与环境的理论与实践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高等学校第一个地貌专业的创建者,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地貌学人才。

 

王乃樑先生1916年10月7日生于辽宁省安东市(今丹东市),祖籍福建闽侯。1928年考入厦门集美中学,1931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地学系学习,1939年7月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1940年8月至1945年7月,在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史地系任助教,为专修科讲授“自然地理”、“外国地理”、“地理教材教法研究”等课程。1945年8月至1946年7月任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教员、1946年8月至1948年5月任清华大学地学系教员,讲授“普通自然地理”及三、四年级学生的选修课“太平洋地志”等。1948年6月至1951年12月,赴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自然地理与动力地质教研室师从Bourcart教授和A. Cailleuxr,获硕士学位。

1951年底,王乃樑放弃了继续攻读博士的机会,偕同夫人回到了祖国,到清华大学地学系任讲师,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调至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任副教授,1962年任教授,1955年至1966年及1980年至1984年任地貌教研室主任,1962-1966年任地质地理系副系主任,1978-1982年任地理系副系主任,1982年至1983年任地理系系主任。1987年1月退休。

王乃樑先生积极倡导沉积相和地貌学结合的研究,以相关沉积研究地貌的原理和方法,在华北地区从事科学实践。

1955年,在地理学报上发表了《一些沉积学的方法在区域地形研究中的应用》一文,详细介绍了沉积

物统计方法和沉积物的形成过程与地貌发育的关系。1956年发表了《南口山前平原地貌与第四纪沉积物特征及其对于新构造运动与气候变迁的反映》的研究成果,对该区沉积物时代、第四纪气候变迁和新构造运动进行了讨论。1963 年,王乃樑参加了中国科学院蒙宁综合考察队,对湖盆的形成、湖区第四纪沉积相与古地理环境、达赉湖的近期变迁及其原因作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并著有《呼伦贝尔盟达赉湖的形成及其变迁的初步分析》一文,应用沉积相与地貌对比方法对该区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划分,并进行了地理环境演化研究。认为达赉湖扩大的主要原因一是降雨量增加,二是气温增高,促使周围的冻土部分融化,使地下水贮量增加,也促使了湖水的上涨。1984年,王乃樑等人发表了《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出山处新生代沉积相与地貌结构》一文,指出自晚第三纪末至全新世,该区共形成了4个地貌上有明显表现的山前冲洪积扇,在新构造运动方面,基本上处于上升的太行山地与下降的华北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生产建设特别是石油勘探事业的推动,沉积相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有了迅速的发展,王乃樑考虑到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合作编著了《现代沉积环境概论》一书,介绍了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的基本概念、沉积相的分类、沉积物的形成以及研究沉积相的基本方法。王乃樑运用沉积地貌的理论和方法,在国家生产建设的实践中,如内陆与海滨砂矿床富集规律的寻找,河北省地下古河道寻找水资源,新疆、甘肃油田的开发沉积相研究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并到油田讲授沉积学,培养地方科技人才。

王乃樑先生是我国构造地貌学研究的开创者。从1950年即注意到地貌的构造影响,1959年4月,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和三门峡地质勘探总队联合召开了三门峡第四纪地质会议,王乃樑根据对华北地区怀来盆地、阳原盆地及大同盆地泥河湾期的研究,报告了他的论文《三门系地层的岩性特征及其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以大量实际资料论述了泥河湾期华北广泛出现湖泊,形成湖相沉积,是构造差异性运动活跃由河谷盆地转变而来的,认为盆地的下降与分割盆地间的山地的上升主要是沿断层差异运动形成的。

 

1979年6月,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举行第三届学术会议,王乃樑等报告了《北京西山山前平原永定河古河道迁移、变形及其和全新世构造运动的关系》的论文。该文研究了北京平原晚更新世后期至全新世中早期永定河改道的原因,古河道纵剖面的变化和河型特征与全新世构造上升与下降运动的关系。

在进行区域新构造活动研究的同时,王乃樑也进行着综合研究。1980年11月出版的《中国自然地理》专著地貌分册,王乃樑编写了构造地貌一章。对我国地貌构造格局的形成、区域构造地貌的特征、构造地貌形成机制与时代等

的理论和方法也提出许多重要见解,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由于王先生对新构造的研究成绩卓著,被国际地理学会构造地貌委员会聘请为委员。

北京大学地貌学专业于1957年选择山西地堑系作为长期的教学、科研基地,近40年来,经过几代教师、研究生、本科生连续工作,在王乃樑指导下,由数名教师共同撰写了专著《山西地堑系新生代沉积与构造地貌》,王乃樑写了部分章节,并对一些重要章节亲自审稿。该书于1996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王乃樑虽未能亲眼见到这本书的出版,但这是他倡导沉积相和新构造研究结出的一枚硕果,是在他长期指导下,北京大学地貌学专业师生辛勤劳动的结晶。

王乃樑是我国高等学校第一个地貌学专业的创建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迫切需要懂得地貌学的专业人才参加各方面的建设。北京大学于 1955年在自然地理学专业中分设地貌学专门化,同年开始招收地貌学方向的研究生。1956年,高等教育部批准在北京大学设立地貌学专业。作为地貌学教研室主任,王乃樑承担了这一艰巨的任务,具体领导了专业的创建工作,从制定教学计划,到组织教师队伍、开设有关课程、建立实验室、选择实习基地等等,一步一步地把专业建设起来。

王乃樑先生的获奖:1981年获北京市地震地质会战研究工作二等奖;1982年“陆地卫星象片太原幅农业自然条件目视解释系列图”项目获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科研成果一等奖;1985年获山西省农业区划先进工作者称号;1985年获山西农业遥感信息在农业区划与农业管理中应用研究系列成果中做出贡献的表彰。1988年构造地貌研究项目获国家教

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陕甘宁构造地貌机助制图综合研究”课题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3年获在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中作出重要贡献荣誉证书。

1986年被聘为国际地理学会地貌委员会中国组委员。历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地貌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第四纪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地理学报》编委、副主编,《沉积学报》编委,《地理科学》(英文版)编委,《海洋学报》编委,《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地貌学主编,《中国1/100万地貌图》及《中国1/100万地貌图编制理论与方法研究》编委会副主任委员、《1/100万太原幅地貌图》顾问、《中国地理图片集》编委会科学顾问、教育部高等学校理科地理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博士点重点学科通讯评论员。

 

 

 

 

 

Copyright © 2016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