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在北京大学纪念“一二九”运动80周年师生歌会中获得乙组冠军

2015-12-09 来源:2015-12-09 

      

2015年12月5日下午,北京大学纪念“一二•九”运动80周年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师生歌会在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开幕。我院15级本科生经过长达两个月的刻苦训练,在本次合唱大赛中表现突出,凭借一首动人的《雪花》,以101.13分的最终得分,获得本次合唱比赛乙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城环人无不为之激动振奋!同学们一遍又一遍高喊着“相约城环,携手前行”的口号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欢呼声响彻百讲。



12月5日下午,乙组12支参赛队伍齐聚百讲,用歌声纪念先烈,缅怀历史,也为学院的荣誉而战。
一二九运动,是1935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北平发起的一场学生要求政府抗日的游行示威活动。青年学子们走上街头,高举旗帜,手持标语,高呼抗日救国口号。他们慷慨激昂,用炽热的鲜血,誓死护国的决心,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感悟历史,启发今人。80年过去,“一二•九”的精神历久弥坚。每年我校举办的“一二•九”合唱比赛是对这一精神的最好传承。我院全体本科新生都参与到这项比赛当中,129是他们初入燕园的一场信念磨砺,一段感情历练,并从中不断懂得作为北大学子肩负的时代重任。


今年我院的选曲《雪花》是近几年来排练难度最大的曲目。合唱曲《雪花》创作于1894年,是英国近代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的作品。作曲家凭着对词义的真挚感情流露与对音乐的认识,谱写出富有浪漫诗意的合唱作品。全曲开头四个声部进入时力度较弱,需要演唱者较高的声音控制;随后情绪积累、速度加快推进高潮段的出现,呈现庄严高贵的音乐形象;高潮过后音乐又回到了开始的宁静舒缓,显得纯净、安详;当歌曲进入尾声时,速度渐慢,伴奏也渐渐变得舒缓平静,仿佛在一片白雪皑皑的世界中极目眺望,别无他物,只有轻轻落下的雪花。
能顺利完成如此高难度的曲目演唱,是同学们两个多月辛苦训练的结果。9月底组织全院新生试音,对每位同学的音质、音高和特长进行详尽地记录。10月初召开“一二•九”动员大会,往届的比赛视频和学长学姐们的参赛感受让同学们对129心生向往。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男女生分声部排练。在一次次的练声和识谱训练中,同学们刻苦练习和用心感悟,学会了更好地使用气息和把握音准。11月中旬开始全曲合排,增加高难度的和弦训练、上行音阶是变速和强弱对比处理,技巧的使用为演唱效果增色不少。直到12月初,同学们仍然饱含热情参加排练,为了我们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经过彩排后及时调整、比赛前和弦练习,正式比赛时我院通过富有情感的歌唱及各声部之间的配合,完美地呈现出歌曲的意韵,以101.13分的成绩加冕成王!
舞台上精彩的演出背后,是所有为“一二•九”活动默默付出的人员:学院领导、老师对活动给予大力支持,提供了坚强的保障;院团委文艺部作为活动的主力军,承担起组织训练、后勤服务和宣传动员的任务;各位声乐指导为同学们指导训练,并将合唱与各种乐器、朗诵等集合;我院舞特同学设计了舞台效果,精心编排舞蹈,为表演增光填色;院学生会对本次活动全力配合,企宣部精心制作了我院的开场视频;因为所有人共同的付出和努力,城环再次创造了辉煌的成绩。
聚光灯灭,今年的“一二•九”歌会结束了,但这两个月的共同经历将成为我们永不褪色的回忆。“一二•九”的歌声渐行渐远,化作新的记忆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一二•九”的精神将永不磨灭,如一座丰碑久久伫立在历史的深处。当“相约城环,携手前行”的呐喊声久久回响在百讲上空,城环人会铭记“一二•九”带给我们的荣耀和感动,踏上新的征程!相约城环,携手前行,我们在路上。

附:城市与环境学院2015年“一二•九”歌咏比赛参与学生名单
焦梦菲(13级) 何颖雯(14级) 黄博浩(14级) 王浩舒 王振兴 吴婉金(14级) 王一萌(14级)关键行(14级) 张黎雪(14级)申子靖(14级) 张富瑜(14级) 彭文奕 王雪纯 李亚玲 汤慧桢 杨萌祺 柳璨 单良 郑钞月 拉巴卓玛 王子涵 姜星彤 王馨培 张雯逍 刘瑞 李浚铎 张雨晴 谢杨 杨可心 颜烨 杨琼 陈晓雪 欧映雪 李婧 于欣源 高瑜堃 司雨慧 叶丽努尔 宁静 邬紫荆 姜若寒 孙牧晨 倪子悦 王婷 谢金芯 徐倩张瑜 张家瑞 叶翔宇 杨天铭 徐帅 王伟 王铁镇 王鹭 汤鑫 孙轶斌 阮军儒 庞亮 潘治廷 刘嘉杰 林逸凡 林罗成 李瑞 李鹏程 邓鲁川 蔡茂 白嵩 周卓汉 张琛浩 康瀚文 胡张良 齐飞翔 陈博洋 吴隆昊 顾洪良 潘宇轩 夏万渠 白浩东 郑树杰 王演习 彭方 张宏图 陈思宇 胡陶钧 武钦慈

附:城市与环境学院2015年“一二•九”歌咏比赛参与教师名单
樊志 金鑫 贾小新 刘雪萍 宫彦萍 尹燕平 耿炎焱 聂艺菲

附:城市与环境学院2015年129视频链接
http://v.qq.com/page/k/v/d/k0175bs0fvd.html

Copyright © 2016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