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举办“科学认识‘一带一路’战略”学术讲座
2015-12-21 来源:2015-12-21
2015年12月18日下午,我院“科学认识‘一带一路’战略”的学术讲座在第二教学楼307教室进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刘卫东研究员。我院常务副院长贺灿飞等校内外160余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贺灿飞教授主持。 刘卫东研究员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助理,博士生导师,“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地理与资源中心研究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地理学教授,近两年主要从事“一带一路”战略研究。 本次讲座,刘卫东研究员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讲解了他对“一带一路”战略潜心研究数年的成果。强调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同时也指明了“一带一路”建设不会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久的努力。在讨论环节,刘卫东研究员对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现场反响热烈。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刘卫东研究员从丝绸之路的战略内涵,“一带一路”战略的宏观背景,“一带一路”沿线概况,“一带一路”建设内容四个方面对于 “一带一路”战略进行了全面解读。首先,在丝绸之路的战略内涵部分,刘卫东老师从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入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的渊源,并指出了今天国家要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绝非是为了恢复古代狭义的丝绸之路。第二,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宏观背景部分,刘老师介绍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贸易迅速增长,对外投资迅速增长,跨国公司以指数速度增长,世界经济一体化与碎片化共存、已经形成紧密的全球生产网络等特点。中国近三十多年来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市场之中影响力日益加强,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战略资源的角度来看,他指出了马六甲海峡对于中国经济运行的重大意义。第三,在“一带一路”的沿线概况部分,刘卫东研究员从人口、城市分布、GDP、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与贸易的情况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强调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差异。最后,在“一带一路”战略的部分,刘卫东研究员着重从国家的建设内容进行了介绍,从战略地位与战略内涵两个方面,对于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进行了更加深刻的解读。讲座的最后,刘卫东研究员澄清了对于“一带一路”战略解读的六大误区,讨论了三大关系,加深了同学们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