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茂莉教授为国子监大讲堂献上主题为“走进北京胡同”专题讲座

2014-06-26 来源:

      

2014年6月21日,由我校首都发展研究院与北京市东城区教委联合举办的“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110讲在东城区国子监中学开讲。我院韩茂莉教授作主题为“走进北京胡同”的专题讲座。

讲座现场

韩茂莉从北京胡同的历史讲起。从元大都到民国末年的北京,胡同的概念和数量都伴随着朝代的更迭而变化,韩茂莉通过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北京胡同分布图向学员们进行了讲述,让学员们对北京胡同的历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随后,韩茂莉重点讲述了北京胡同命名的习惯、胡同名称的历史、胡同名称的流变以及最有特色的几条胡同。她介绍到,北京胡同命名主要有以下几个习惯:以衙署机构所在地、市场贸易所在地、树木植物生长地、明显地物、吉祥话、人名等命名。北京胡同同时也与各个朝代重要的历史事件、组织机构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北京有记载的建城史以来,随着朝代的更迭,北京胡同的名称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韩茂莉主要向大家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胡同名称的变化过程。韩茂莉在讲座中还向学员们介绍了北京胡同之“最”:历史和文化名人旧居最多的菜市口胡同,最短的一尺大街,最窄的钱市胡同,拐弯最多的弓字胡同,最长的内城胡同——交民巷及最老的内城胡同——砖塔胡同。
在讲座的最后,韩茂莉通过一幅幅北京胡同的老照片,和学员们一起重温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胡同变迁的历史和生活场景。她说,北京的胡同绝不仅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衢道,它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和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需要我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胡同及其文化加以保护和传承。

本文来自北大新闻网

Copyright © 2016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