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促行,践行渐知――记2012级资环专业河南安阳综合生产实习
2014-07-02 来源:
2014年6月22日,我院2012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抵达河南省安阳市(实习基地挂靠在安阳市规划设计院),开始了为期一周的综合生产实习。本次实习由城市与经济地理系组织安排,由陈彦光、冯健两位老师带队,由全系所有教师共同参与指导,并得到了河南省安阳市规划设计院、安阳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安阳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等相关部门的支持。 图1 安阳老城及历史风貌考察 交流结束后,在规划院领导带领下,大家来到安阳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参观,对安阳城市的规划布局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下午,规划院又委派专门人员带领同学们对安阳的老城区、商业区和传统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现实考察,大家对安阳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风貌与现代城镇建设之间的冲突等又有了深入的理解。 图2 安阳钢铁厂生产车间参观 安阳高新技术开发区201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开发区管委会的负责人介绍了高新区的四大主导产业和典型企业,指出高新区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发展空间不足,对当地独特的租赁经济和以后营村为代表的城中村改造和发展模式进行了介绍。 图3 陈彦光老师从“人地关系”的角度为大家讲解红旗渠的意义 图4 党旗和院旗飘扬在红旗渠青年洞 实习的第四天,同学们参观了殷墟博物馆和中国文字博物馆,对安阳的历史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的两天,同学们分组对安阳中心城区和高新区进行了考察调研,并就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设想及研究方法进行了汇报,两位老师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的努力,并对各小组都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图5 陈彦光老师为安阳规划院做“非线性系统思维与城市规划”讲座 图6 冯健老师为安阳规划院做“基于案例解读的城市总规人口和产业专题研究方法创新”讲座 图7 冯健老师为安阳规划院现场创作书画作品 6月28日晚,同学们顺利结束了实习,安全地回到了学校。通过本次实习,同学们加深了彼此的友谊,获得了许多实地调研的技巧和经验,更锻炼了自己的专业能力,个人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撰稿人:杜瑀)
河南省安阳市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地处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的交界处,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同时,安阳市面临着经济发展困顿、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等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将保留古城风貌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相结合、进行旧城有机更新和改造以及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一直是安阳人不断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实习的第一天,同学们来到安阳规划设计院听取了包括安阳总体规划、老城复兴规划、安汤新城、城市中轴线和城市建筑风貌特色在内的多项汇报,并与规划师们进行交流讨论。规划师们独到的思考和清晰流畅的表达加深了同学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规划师的面对面沟通更擦出了智慧的火花,同学们从微观和宏观层面透析城市规划要考虑的诸多因素,在实践中拓宽视野。
了解安阳总体布局以后,在实习的第二天,大家来到安阳钢铁厂、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鑫盛机床、凯瑞数码等地进一步认识安阳的产业发展状况与问题。安阳钢铁厂始建于1958年,改革开放近30年来,安钢凭其业绩跻身千万吨级现代化钢铁集团的行列,是河南省第一大钢铁公司。大家首先参观了工厂的生产线,之后工厂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了安钢选址布局考虑的主要因素和发展历史,也坦言,受到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目前安钢出现亏损,产能过剩严重,亟需对工厂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同学们在听取介绍后纷纷献言献策,提出自己对安钢如何尽快摆脱困境、重振雄风的见解。
第二天实习即将结束之时,同学们来到鑫盛机床和凯瑞数码公司,工厂负责人向大家介绍了工厂的生产流程和产品类型。
实习的第三天,大家来到林州市的红旗渠进行参观。红旗渠是人工修建的灌渠,位于林州市林县,处于河南、陕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曾严重缺水。20世纪60年代,为了解决居民的用水问题,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建成了这样一条“人工天河”。红旗渠被誉为“水上长城”,是中国人所创造的世界奇迹。红旗渠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同学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永远是支撑中华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动力。
在安阳期间,受安阳规划院的邀请,陈彦光老师以“非线性系统思维与城市规划”为题、冯健老师以“基于案例解读的城市总规人口与产业专题研究方法与创新”为题分别为安阳规划院的规划师们开展了讲座。杨卫平院长亲自主持了两个讲座,讲座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很多规划师就其在规划实践中所遇到的相关难题进行了提问,两位老师都一一进行了耐心的解答,反响较好。讲座结束以后,受安阳规划院杨卫平院长、办公室单胜堂主任等领导的邀请,冯健老师为安阳规划院现场创作了多幅大型书画作品,并表达了对规划院多年来安排和支持北大同学来安阳实习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