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期 旅游规划与设计——生态旅游
2021-03-24 来源:
出版信息: 主编单位: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ISBN:978-7-112-20026-9 卷首语 生态旅游是一种环境友好的、负责任的旅游形式,是指人们前往相对偏远的自然区域进行游览,其目的是欣赏和享受自然风景(包括野生动植物)以及当地文化,并促进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这种旅游形式具有较小的环境影响,并对当地居民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现形式,生态旅游在全球旅游业中受到普遍青睐。90年代生态旅游概念传入我国,引起了政府部门、旅游业领域、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生态旅游追求的是旅游业、自然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协调与统一。生态旅游的科学管理涉及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当地居民、行政部门之间的最佳配合。同时,在合理运营过程中,需要强调保护自然,以满足生态旅游资源的持续存在。 应该指出,由于当前国内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理解尚不统一,本专辑所收集的论文对生态旅游概念内涵把握得还比较宽泛。如果这与国内相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当前,我国生态旅游的运营管理,存在着以下三方面问题:第一,模糊了生态旅游和大众旅游的界线。生态旅游所依托的资源基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关键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我国,伴随着一般性旅游开发的快速推进,原有的自然环境遭到空前的开发冲击。人们在享受旅游带来的愉悦的同时,也尝到了“破坏性建设”种下的苦果—这与生态旅游的理念背道而驰。第二,违背了生态旅游的一般原则。可持续旅游是生态旅游应该遵循的一般原则,并在生态保护、旅游发展、环境教育以及社区参与等四个方面得到践行。可以说,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是生态旅游的总目标,而环境教育和社区参与是生态旅游的实现途径。生态保护是前提,体现了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旅游发展是核心,让游客充分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和提供放松身心的氛围;环境教育是责任,保证生态旅游成为尊重自然而负有责任的旅游形式;社区参与是保障,能够实现景区成长和社区富裕。第三,降低了生态旅游的标准。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亟须加以规范,需要建立生态旅游认证制度,提高其准入门槛。具体措施,就是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生态旅游标准,并充分借鉴和参考;另一方面,还应当加快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旅游标准并尽快形成体系。 本专辑的主题是生态旅游,共收集论文16篇,内容涉及生态旅游规划、生态旅游产品、环境教育、特许经营以及社区发展等内容。需要强调的是,主编吴必虎教授早在多年前就开始关注生态旅游在国内的发展,并在多年的研究实践中发表了多篇有关生态旅游的学术论文,这在吴教授的《旅游规划原理》一书中也有集中体现。本期《旅游规划与设计》“生态旅游”专辑的编辑与出版,正是吴教授特意提出来的。近些年,本人也一直致力于生态旅游的研究,并在北京林业大学创建了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感谢大家对我在生态旅游相关研究的肯定与鼓励,本人因此有幸受邀担任这一期的执行主编。在工作过程中,与主编吴必虎,名誉主编刘德谦,编辑部林丽琴、姜丽黎、黄珊蕙一道针对来稿进行了多次交流和讨论,并深深地为大家的工作热情所感动。希望本专辑的出版,能为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本专辑亦算是编辑部同仁的辛勤劳动换来欣慰的成果。 张玉钧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旅游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6年7月22日 北京 目录 一、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 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编制框架思路(张玉钧、王志臣) 2.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战略与对策 (钟林生、虞虎) 3.雅鲁藏布大拐弯国际徒步旅游线路规划设计(王忠斌、 赵佩燕、琼达) 4.绿色基础设施与生态湿地的规划设计——以克拉玛依市九公里生态湿地建设和再生水储存回用工程为例 (李玲) 二、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5生态旅游景区特许经营的困境和对策——以浙江省为例 (吴俊) 6.皖南古村镇体验型旅游产品保护开发研究 (王承云、王 静、孙玲慧) 7.城镇居民生态休闲与城郊森林公园发展 (刘增力) 8.观鸟旅游对生态和鸟类的影响研究 (赵金凌) 9.生态修复条件下的生态旅游融合发展路径 (李鹏、何琳思、祝霞) 10.拓展产业生态旅游,推进区域生态文明——以浙江武义为例 (张跃西) 三、环境教育 11.国外环境解说专业教育评估体系及启示 (赵敏燕、董锁成、叶文、吴忠宏、唐晓峰、郭海健) 12.美国国家公园户外教育项目研究——以黄石国家公园为例 ( 张佳琛 、王辉、 刘小宇) 13.自然教育热潮下的研学旅行发展机遇和挑战——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学旅行模式探索(王西敏) 14.城央滨海生态博物馆——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 (孟祥伟 、 蒋晓迪) 社区发展 15.北京传统村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唐承财、孙艳洁、王珂) 16.民族村寨旅游扶贫的冲突演进与应对之策——以中俄边境村落室韦为例 (李燕琴 、刘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