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环境学院与英国UCL巴特莱特规划学院联合举办 “中国城市研究”学术论坛
2018-10-15 来源:
城市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是北京大学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学术合作的重点内容。2017年5月,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与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规划学院在伦敦成功举办了以“中国城市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学术会议,在国际国内城市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促进北大与伦敦大学学院加强交流与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8年9月30日至10月3日,我校城市与环境学院代表团受邀再赴伦敦,组织并参加了北京大学-伦敦大学学院(PKU-UCL)“中国城市研究学术论坛”。本次论坛以“中国城市转型”为主题,从多角度考察中国城市转型发展的特征和规律、机制和理论。 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规划学院讲席教授吴缚龙主持了论坛开幕式,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贺灿飞介绍了本次交流的初衷和双方合作举办城市发展论坛的意义。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规划学院院长Nick Gallent教授等主持了论坛或对学术报告做了评议和讨论。 城市与环境学院贺灿飞教授、冯长春教授、曹广忠教授、童昕副教授、朱晟君研究员、刘涛研究员,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刘志博士,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院杨家文教授和仝德副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孙铁山副教授参加了论坛。 参会学者依次做了学术报告。杨家文教授介绍了中国珠三角区域城际交通的不同发展模式,以及政府如何决策并支持新交通网络的建设。孙铁山副教授则重点关注中国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分析了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变迁,研究多中心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及其对生产和就业空间结构的影响。 童昕副教授从全球-地方联系的理论视角分析了无锡光伏产业发展案例,探讨了本地企业的主动学习对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作用和本地产业基础及集群对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朱晟君研究员基于北京市的政策变迁,分析了政策在北京市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并由此强调中国经验具备革新西方经典理论的潜力。 冯长春教授采用GIS空间分析手段展示了不同类型和不同价格租赁房屋的空间分布,对照居民可支付能力的空间分布分析了住房租赁市场的现状特征和问题。曹广忠教授在采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上对中国城市职能演变做了分析,探讨了不同职能类型城市的演变特征和空间差异。 仝德副教授介绍了通过案例分析研究中国城中村的问题,并基于实地调研,揭示了城市革新过程的内在机制和存在的问题。刘涛研究员分析了新一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应政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来自UCL巴特莱特规划学院的Claudio De Magalhaes教授和张芳珠、Robin Hickman、Susan Moore、Jessica Ferm、Nicola Livingstone、Qiulin Ke等老师,以及北大校友、在UCL访学的北京师范大学潘峰华老师对上述学术报告做了评议,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学术讨论和交流,形成了合作意向。 贺灿飞院长和刘志主任在UCL巴特莱特规划学院做了公开学术报告,报告由UCL巴特莱特规划学院副院长Mike Raco教授主持,吴缚龙教授和Nick Gallent教授分别对报告进行了点评。贺灿飞院长主要回顾了中国城市产业动态的时空变迁,讲述了城市产业演化的中国故事。刘志主任则提纲挈领地介绍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和政策几十年的变迁。 除学术报告交流外,访问团还同UCL师生一起实地考察了伦敦Canary Wharf和King`s Cross等地的城市改造项目,在考察中双方就工业化进程转变、城市职能演变和城市转型过程中的城市发展等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中英双方学者通过学术报告和交流、实地考察和研讨,对中国城市转型发展、英国后工业化时期的城市更新等城市发展现象、特征和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表达了继续在城市研究领域保持学术交流、进一步推动北京大学与伦敦大学学院科研合作的愿望和意向。 (供稿:朱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