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态学科评议组会议在我校召开

2016-01-21 来源:2016-01-21 

      

2015年12月1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态学科评议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我校顺利召开,学位委员会欧百钢处长、我校研究生院黄俊平主任、评议组专家等共计30人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方精云教授主持。

本次工作会议主要有四个议题:2015年生态学科授权点评估工作;制定评议组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研讨生态学二级学科的设置;讨论生态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工作。与会专家围绕以上问题,展开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讨论。

首先,会上汇报了学科评议组对延安大学生态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的评估工作,基于评议组全部13名专家的投票结果,评议组建议,给予延安大学生态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继续授权,但建议根据专家评议意见进行整改。

此后,欧百钢处长做了题为“发挥学科评议组作用,引领全国生态学学科发展”的专题报告,深入分析了当前生态学在学科建设、科研能力、学术影响力等方面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评议组发挥学科建设引领作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同时,欧百钢处长建议主办生态学科发展(高峰)论坛,邀请全国相关高校的学科负责人、带头人等,高度集中的讨论生态学学科发展问题,争创一流学科。

会议研讨了生态学二级学科的划分,初步确立了划分的原则及标准。专家们认为,生态学二级学科的数量应控制在5至8个,其设立的前提是精确定义“生态学”,但不脱离“生物与环境及协调二者的关系”,并初步确立了划分的原则及标准,对下一步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会议对“生态学”定义及内涵以及生态学高峰论坛的举办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将于会后进一步形成文案。

最后,本届生态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方精云教授提出,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要求,本学科评议组要有强大“生态学”的意识,并从培养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本一级学科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他强调,生态学要以宏观生物学为基本框架,吸收现代地理学、资源科学、信息科学等相关内容,重构生态学学科体系,建立一个全新的生态学科框架,以与一级学科相匹配,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级学科,并满足日益增加的学科需求、国家需求和社会需求,但根基是学科本身的内涵和发展。重构的生态学科应该是相对独立、在整个科学体系中有自己的位置、对整个科学体系有贡献,同时是对国家、社会、民众有用的科学分支

学科评议组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领导下的学术性工作组织,主要负责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咨询研究监督和审核等工作,是按照一级学科的目录设立并开展工作的,学科评议成员一般是在同学科领域中有较高的学术声誉、有指导研究生的丰富经验并且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已取得显著成绩的专家学者。201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遴选,成立第一届生态学学科评议组,由我校方精云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吴文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达良俊教授、云南大学段昌群教授、浙江大学方盛国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冯江教授、兰州大学李凤民教授、复旦大学卢宝荣教授、中山大学彭少麟教授、南京林业大学阮宏华教授、东北林业大学王传宽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大勇教授、南开大学周启星教授13位成员组成,作为召集人单位,评议组秘书处设在我校。生态学学科评议组的成立,对于引导和健全生态学学科发展、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充实人才队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Copyright © 2016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