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杰出校友南凌博士做学术报告

2014-11-27 来源:

      

2014年11月16日下午,我院杰出校友、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南凌博士回到母校做了题为《我们生存的环境安全么?——基于自然环境分析下的城市规划思路和案例》的精彩报告,我院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柴彦威教授主持讲座,中心副主任、我校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刘瑜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董锁成研究员及来自我校、中国科学院师生参与了交流。
南凌博士于1998 年在我校城市环境学系获得博士学位, 后在我校遥感与信息系统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主攻环境地貌和环境灾害研究。现为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南凌博士长期关注地理科学在城市规划与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在地理学视角的自然环境分析与城市规划应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城市规划的智慧、生态转型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
本次讲座为我院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中心主办的“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研究”系列讲座之一。讲座伊始,南博士首先介绍了深圳市建科院作为一个综合性服务商的各种工作,特别是其研究团队多年来结合中国城市化的实际要求所做的独特尝试。该院的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实践“深圳建科大楼”刚刚在新加坡入围“亚太地区绿色建筑先锋奖”,这是由世界绿色建筑委员会WGBC创立、旨在推动亚太地区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奖项,“深圳建科大楼”是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入围项目。
讲座中南博士重点阐述了自然环境分析视角下的城市规划思路。首先,他展示了国内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的几个阶段。随后,他将城市化前的城市与自然生态系统循环与城市化后的相对比,指出自己团队从事的正是这样一项城市生态本底研究,探求影响城市发展的自然生态因素,包括地质地貌、大气环境、水文循环、城市生物、环境安全五大部分。之后,南博士以生动的案例来做进一步的生动阐述。其团队将生态安全、地质安全、环境安全等作为生态诊断的主要对象,在尊重自然地基础上构筑以人为本的、可持续性人居环境。并在研究成果的评价机制上,创新性地构建了四维度的评价体系,包含生态敏感性、开发适宜性、低影响开发、人居健康安全。
最后,在总结“建设生态城市”思维与方法的创新时,南博士表示,人类的开发必须放弃简单粗暴的强干预自然过程的模式,构建生态城市的所谓“低影响开发”,是将保护和尊重自然循环规律,与局部和细部生态建设的小微循环相结合的过程,因此自然要素的体系不能孤立和割裂。
报告之后,南凌博士与在场师生针对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与方法展开了热烈讨论。南博士就师生们提出的“生态文明与城市人的联系”、“指标体系的构建”“协调政府与规划师的意见”等问题进行了详尽解答。董锁成研究员认为,当前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在规划目标与规划方法都存在不足,而南博士的研究较好地处理了城市与环境、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三对关系。他期许整个地理学科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把握住良好时机。柴彦威教授在对讲座的点评与总结中介绍道,地理学科必须以一种开放的形态,以跨学科的交流方式来应对发展,才能在大数据时代引领行业前沿。最后,柴教授代表中心向南博士赠书以示谢意,讲座在一片掌声中画上圆满句号。

柴彦威教授主持与介绍

南凌博士讲座现场

(供稿人:马昕琳)

Copyright © 2016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