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环境学院2019级硕士自然班 举行“奋斗的我,奉献最爱的国”主题班会
2019-10-15 来源:
2019年10月13日上午,城市与环境学院2019级硕士自然班在逸夫二楼3459举办了“奋斗的我,奉献最爱的国”主题班会,班主任彭书时老师参加了本次班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历史结点下,在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青春告白祖国”主题教育的背景下,本次班会特邀班内四位通过援藏计划进入北京大学学习的同学,讲述他们“奋斗的我,奉献最爱的国”的真实经历。 2013年7月,刚刚本科毕业的姚刚同学毅然投身西部建设,来到西藏开始工作,他先后在拉萨市堆龙区工信局、发改委、工业园区管委会和自治区党委工作,也曾扎根最基层,做一位驻村干部。西藏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姚刚同学回忆起刚到西藏时,由于高原环境,稍微运动身体就产生不适。在工业园区工作阶段,他主要负责基础建设,经常出入工地,脸上都晒脱了皮。为了顺利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他也常常需要加班熬夜,虽然辛苦,但看到西藏的点滴发展变化,姚刚觉得一切都特别值得。“希望经过北大三年的洗礼,增知识、长本领,回去西藏继续用青春奉献最爱的国。” 姚刚同学分享 赵福同学和西藏结缘是在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的时候。正就读高二的他从电视上完整收看了通车仪式,深深为西藏的壮美和青藏铁路工作团队的奋斗精神所打动,这为日后进藏工作埋下了种子。2007年高考,他报考了援藏计划,2011年进藏工作,这一干就是八年。八年间,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经历莫过于6个月的驻村工作,村委会建在海拔4300米的高处,因为缺氧,他整夜失眠,有段时间只有靠氧气瓶才能入睡,但是淳朴的村民和他们爱党爱国的情怀却深深地感染着他,改变着他。他告诉大家,要想更好的服务人民,首先就得到最基层了解人民的需求,同理,无论大家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要经历 基层的历练,要放下身段,脚踏实地。 赵福同学分享 今年国庆节,赵福同学回了一趟拉萨,据他介绍,这次回去,产生了一种 “他乡即故乡”的奇妙感觉,这是他奋斗过、付出过的地方,也是他守初心、担使命的地方。赵福希望有志青年能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西藏去工作,可以选择选调生,也可以到科研单位,总之,愿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建设西藏,建设国家。 代二战同学结合自己在西藏工作期间的所见所感,从西藏特别美丽、西藏人民不容易、西藏浓厚的爱国氛围等方面进行介绍,用生动鲜活的事例将他在西藏的经历完整的表达了出来。发言最后,他用简短的语言总结自己的在藏感触。他说:“我是幸运的,真正体验到藏族同胞们祖祖辈辈的生活条件,也真心的理解了藏族人民奋斗、发展的不易。我用八年时间,见证了西藏人民生活环境的变迁,从最初的没有水、没有电、没有路、没有手机信号的环境,到如今的水、电、路、讯、网实现全覆盖,医疗、教育、文化也实现跨越式发展,现在的西藏虽然和内地比起来还是有差距,但是绝对不能忽略现已取得的 发展成绩。这些变化正是新中国70年变迁的浓缩版!” 代二战同学分享 最后发言的是赵红阳同学。他在西藏昌都工作五年,一直从事草原技术推广工作。昌都市是藏东门户,也是西藏的红色老区,位于横断山脉,地势险要,有着独特的康巴藏族文化,但是工业基础、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以前的昌都与内地交流较少,各个方面都很落后,伴随着国家援藏计划的实施,近些年开始了快速的发展。让赵红阳同学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藏民们的爱国情怀,他们对党和国家有着自己朴素的热爱,家家摆放领袖像,户户悬挂国旗。谈到奉献,赵红阳认为自己的工作并不伟大,谈不上高层次的“奉献”。但他认为,身处其位, 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为祖国做贡献。 赵红阳同学分享 彭书时老师听完大家的发言,深受感动。他说:“虽然时代在变迁,但有些美德和精神,应该被普遍认可并传承下去,比如奋斗,比如奉献。”四位同学用青春奉献祖国,用奋斗告白祖国,这值得所有人学习。 彭书时老师寄语同学们 自“青春告白祖国”主题教育活动实施以来,城环学院各班团支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本次“奋斗的我,奉献最爱的国”主题班会,四位援藏同学用实际行动给同学们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班会结束后,不少同学表示,作为燕园学子应该牢记“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使命,在今后学习工作中,立足岗位实际,尽职尽责切实做好工作,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真正做到“奋斗的我,奉献最爱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