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环境学院新生讲堂第七期成功举办——方创琳研究员主讲“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人文地理学及其应用”

2016-12-05 来源:

      

12月2日晚,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主办的“城市与环境学院新生讲堂”第七期在二教301教室顺利开讲。本期讲座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方创琳研究员主讲,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教授担任主持人。通过方创琳老师丰富翔实的讲述,同学们从人文地理学的学科定义、新时期人文地理学研究与应用的重大问题、面向国家需求的人文地理学应用领域这三大方面了解了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征及其实际应用,从而深刻感悟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人文地理学及其应用”这一宏观主题。


图一 方创琳老师为大家带来精彩讲座

首先,方创琳老师提出了人文地理学的定义: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并学以致用的交叉学科。随后围绕这一定义中“人地关系”“学以致用”两大重点,方老师展开了详细阐述。方老师列举了人地关系耦合论、人地关系辨证论、人地关系冲突论等15种理论,向同学们展示了人地关系内涵之丰富。接着,方老师以城镇化概念从80年代最初提出时未受到广泛认可,到目前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的发展历程为例,着重阐述了人文地理学的实用性,以及它在国家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把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也是为人文地理学者认可并践行的观点,在地理学与国家战略结合越来越紧密的进程中,人文地理学家的文章也终将写在中华大地上。随后结合当前国情,方老师提出了人文地理学的八大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全球化与本土化,全国化与地方化,工业化与城市化等。方老师还特别强调,人文地理学者应当敢于挑战西方经典人文地理学理论,并且要坚持科学精神,守住科学底线,敢于当科学勇士。

接着,方老师针对新时期人文地理学研究与应用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如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大国的人地关系与地缘格局问题、快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问题、国家现代化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保障问题、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群建设问题,这都是当代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说起我国的城镇化现状,方老师充分肯定了我国在该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不无忧虑地指出,现在的城镇化进程还处在“亚健康”状态。从不合理地浪费资源,到过度开发建设,再到环境污染,无一不是高发高危的城市病。而人文地理学者们也在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十三五规划中,人文地理学者们提出的城市群方案已被采纳,这将助力中国城市发展。此外,在当下的大数据互联网时代,全新的人文地理学研究技术也成为了研究者们的必备工具。方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开发的中国城镇产业布局决策支持系统等多个可以进行地理学分析及规划的软件系统,生动地展现了科技在人文地理学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随后,方老师针对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两条深刻看法:当代人文地理学家应更加重视对前人成果的梳理,并且在进口国外理论的同时更要出口中国人文地理经典理论与方法。

最后,方老师强调,规划、区划、评价、咨询等都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人文地理学重点应用领域。比如规划领域中,属于国家发展战略的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京津冀城市群等规划都是充分运用人文地理学知识所得出的成果。方老师也向同学们展示了大量由他主持完成的规划成果,比如中朝罗先经济贸易区总体规划、河南省焦作市城市总体规划、深圳硅峰生态软件园详细规划、江苏省滨海港区域总体规划,丰富的规划成果让同学们感受到人文地理学在国家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讲座内容结束后,同学们针对当下城市规划的重点、人文地理学的人才需求等各个方面积极提问,方老师一一进行了详细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不仅对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征有了全面认识,更是深刻体会了这门学科的巨大实用价值。方老师所表现出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更是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促使同学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学术研究与社会贡献的内在联系。

图二 新生代表向方老师赠送感谢卡



Copyright © 2016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