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 服务社会——记北大城环洛阳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实践团洛阳行
2016-09-23 来源:
2016年8月26日,我院洛阳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实践团团员于逸夫二楼集合完毕,乘坐火车开赴洛阳,展开为期六天的“洛阳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战略研究”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针对洛阳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为主题,在副院长金鑫老师、实践团团长赵倩同学的带领下,对洛阳市区旅游资源和产业现状进行考察。 在为期六天的时间活动中,实践团一行与洛阳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要领导,以及北京大学洛阳校友会、洛阳市旅发委、文物局、下峪镇政府、国旅集团等相关行业、机构的代表,就洛阳旅游现状及洛阳旅游发展之路展开了多次探讨。会谈中,洛阳方面为实践团成员详细介绍了洛阳历史,洛阳旅游资源与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并对实践团几天的行程给出了计划与建议;实践团成员也针对调研主题提出了问题,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调研思路;围绕对洛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和规划,旅游市场的细分,以及智慧旅游,双方进行了细致的交流和讨论,在原有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了实践团对于洛阳旅游事业的认识,也为实践团提供了更多思考方向。 实践团团员与洛阳代表会谈 本次调研中,实践团成员们去到了白马寺、汉魏故城、周公庙、天堂、明堂、天子驾六、上阳宫、龙门石窟等洛阳代表性旅游景点考察。第3、4天,团员们兵分三路,分别对会盟银滩、关林、定鼎门、下峪镇等潜力景点进行细致调研,为后期的规划工作做准备。在这一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主要以旅游者的视角对景点进行体验,以观察者的身份感受每一个细节,每日及时总结行程,结合当日见闻对洛阳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发展和旅游产业的改进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千年古刹洛阳白马寺 实践团于龙门石窟 在素有“千年古刹”之称的洛阳白马寺,北京大学92级考古系孙章峰师兄结合自身从事文物发掘和保护的经验,给同学们详细介绍了白马寺的建立和佛教初传中国的历史。在汉魏洛阳城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孙章峰学长带同学们下到考古探方,查看汉代宫殿地基和地下排水设施遗址,通过沙盘了解汉魏时期洛阳城市总体规划设计。 分组调研中,3组团员按照3条不同的路线对洛阳市的旅游发展进行深度考察。第一小组重点考察孟津县东部的会盟银滩和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上著名的建筑定鼎门。作为当地新兴的一个休闲旅游观光园,会盟银滩以独特的农事体验和多样的节日活动吸引了愈来愈多的游客。在参观和体验会盟银滩的特色项目之后,第一小组和园区管理负责人就会盟银滩的发展现状和规划前景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定鼎门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方起点城市洛阳城的代表性遗存,见证了东方农耕文明发展鼎盛时期帝国的文明水平,展现了唐代都城城市文化的礼制特征及其影响力,定鼎门的遗址保护方式颇具特色,值得同类型古都遗产保护借鉴。 第二小组的考察地点主要集中在洛阳市市区,是洛阳市内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八里唐文化艺术公园由旧厂区改造,以洛阳文化展示为核心,是集理想办公、创意孵化、文化交流、旅游集散、运动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创意平台。关林,是埋葬三国时蜀将关羽首级之地,前为祠庙,后为墓冢,是中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 第三小组的考察重点为中国最美乡村下峪镇。下峪镇地处洛阳市洛宁县,是中原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有窑洞、土坯房等特色建筑形式。旅游资源丰富,南傍熊耳山,全宝山、象君山巍峨挺拔,东西遥相呼应;北临洛河水,故县水库山水环绕,碧波荡漾,浪漫而文艺,极具旅游开发前景。 行程的最后一天,实践团与洛阳文旅集团主要领导,北京大学洛阳校友会主要成员,就几天的调研进行总结。实践团就调研情况对洛阳旅游现状、特色、不足,以及以定鼎门、会盟银滩、最美村落下峪镇三个重点项目为代表的洛阳旅游发展之路做了总结汇报,阐述了洛阳旅游与文化相融合的发展方向和精细化游客人群与智慧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方式,并与文旅集团各位学长进行探讨。实践团的调研工作得到了文旅集团代表的认可与高度评价。同时,学长们也为同学们讲解了更多洛阳旅游现状与未来期望,为实践团同学们下一步的工作开展指明方向。 在为期六天的调研行程中,实践团成员以旅游者的视角对景点进行体验,以调研者的身份细致观察每一个细节,同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旅游资源的发展和旅游产业的改进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团队内部,六天的朝夕相处,每日的总结会议和丰富的团队活动,使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本次洛阳调研圆满结束,相约城环,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