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期 旅游规划与设计——博物馆旅游

2021-03-25 来源:

      

出版信息:

主编单位: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4月 

ISBN:978-7-112-16715-9

卷首语

博物馆是现代人类文明的最伟大的创造之一。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窗口”,它被视作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

1683年,世界第一座现代博物馆阿什莫林博物馆诞生于牛津大学,这是一座以研究和知识传播为目的的大学博物馆。1753年,汉斯·斯隆(Hans Sloane)爵士将平生收集的71000件珍藏全部捐给国家,通过公众募款在伦敦市区建成了一座博物馆,并于1759年1月15日开放,这是第一座现代公共博物馆即大英博物馆,如今它已经是全世界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

中国的博物馆起步较晚,且命运多舛。国人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是1905年实业家张謇兴建的南通博物苑,这是一座科技教育类的博物馆。到1937年,我国博物馆数量大约150家,涵盖主要的博物馆种类,且分布在全国的主要城市,使我国成了当时亚洲地区拥有博物馆最多的国家,其中故宫博物院被列入世界著名博物馆行列。抗日战争8年加解放战争3年,博物馆损失十之八九。1950年代,按照“苏联模式”建设博物馆,博物馆成为舆论宣传阵地,甚至土法上马“县县办博物馆”。“文革”时期,博物馆变为“政治展览馆”,种种“万岁馆”(毛泽东思想万岁万岁万万岁博物馆或展览馆)盛行,研究、教育、知识传播以及娱乐旅游等职能受到制约或被完全禁止。这些惨痛的经历,成为烙印在博物馆身上的历史胎记,也直接影响了普通大众对于博物馆的印象和看法。最近20年以来,和中国经济一样,博物馆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21世纪以来平均每年以300座新博物馆的规模在快速增长,止于2013年,全国注册登记的博物馆共计3866座,按数量排名居于世界前5名。

博物馆的规模大小不同,主题各异,但共同点是以展览和服务面对大众。博物馆自创立的那一天起就以服务大众为根本目的,而服务的方式则是“观看”、体验与参与。国际公认的博物馆功能4“E”原则(Education教育,Enrichment知识丰富,Enlightenment启蒙和Entertainment休闲娱乐)都与旅游有密切的关联。博物馆拉动旅游,进而使得当地经济得以恢复的例子,在当代社会不断上演。西班牙北部城市毕尔巴鄂的博物馆神话,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其结果是,富裕的地方希望通过建立博物馆来回馈民众,提升文化地位和生活品质;经济窘迫的地方则希望建立博物馆带动旅游、拉动经济。

博物馆与旅游、博物馆旅游,是当代博物馆必须面对的课题和议题,是博物馆设计、运行的一个相当核心的方面。今天所说的“以人(观众)为本”,其实就是“游客导向”(Audience-orientated)博物馆观。而对于“游客导向”,国际博物馆界是多有共识的。

应吴必虎教授之盛邀,本人主持这一辑《旅游规划与设计——博物馆旅游》,既倍感荣幸,也深觉责任很大。本专题文章的作者主要来自大学、博物馆界和旅游规划界,除了少量约稿外,主要是作者自主投稿,但各篇(除拙稿外)都非常精彩,不仅赏心悦目,而且不少文章读后令人拍手叫好。我与编辑部根据文章的内容将其大致编为三个主题,但读者不必囿于我们的思路。我原计划给每篇文章写一两句的简短导读,想想纯粹画蛇添足,但我建议读者每篇都不要放过。

我要感谢编辑部的陈静女士,她的责任心、专业精神以及细心与忍耐力,是我见过的学人中少有的。本辑之所以有如此的精彩面貌,绝对与她的功劳分不开。同时,我也感谢其他几位编辑同仁,辛苦了。

 

 

 

                                                   潘守永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多元文化研究所所长

2014年3月27日

目录

一、博物馆的旅游认知

1.故宫博物院与旅游关系的历史检视——以民国时期北京故宫为例(徐婉玲)

2.观众对历史记忆载体的心理需求分析——以博物馆文化产品为例(尚海波)

3.基于因子分析的博物馆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模型研究(李芸 尤海梅)

4.高校博物馆的旅游认知及公众教育影响因素调查——以北京市高校博物馆为例(刘社军)

5.生态博物馆与乡村旅游(侯春燕)

6.世界级博物馆旅游营销(胡萍)

 

二、博物馆规划与设计

7.追求传世建设精品——第九届园博会北京园设计心得(夏成钢)

8.生态博物馆案例:浙江安吉生态博物馆群的规划建设(潘守永 黄承文 刘欣)

9.中国酒文化博物馆策划设计刍议(李关平 曹燕 王琪)

10.“黑暗的警醒”——灾难遗址纪念馆的创意规划(程旭)

11.博物馆群规划的经典案例:英国铁桥谷工业遗址博物馆分析(潘守永)

 

三、中外博物馆比较

12.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的运营经验及启示(董梅)

13.“让知识更近一点”——关于中英博物馆参观者体验比较的初探(朱力然)

14.博物馆——德国城市明信片(郑烨)

15.从卢浮宫看大型公立博物馆的自有资金多元化(朱晓云)

16.新加坡博物馆群历史文化空间的城市性探讨(薛涛 王萌 李楚婷)

Copyright © 2016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