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教师

杨景春

职称:教授

  • <个人简历>
  • <人才培养>
  • <科学研究>
  • <教研成果>
个人简历

杨景春教授,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同年任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教员,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地震学会理事、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新构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委首届高等学校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编委、山西地震局顾问等职。

杨景春教授长期从事构造地貌和新构造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曾在山西地堑系、北京市、四川西部、河西走廊、青海、贺兰山、天山、松辽分水岭和海南岛等地区进行第四纪地质和新构造的研究,提出新构造应力场与地貌发育关系和断层活动的期次划分与幅度测定的地貌学方法。这些研究成果对活动构造地貌学的建立于发展和地震中长期预测做出重要贡献。此外,还参加有国家地震局组织的昭通地震、海城地震、松潘——平武地震、唐山地震的地震地质和新构造考察,划分地区地震原生地貌和地震次生地貌等新的地貌类型。1977年参加北京市组织的北京地区地震活动性综合研究,负责全新世构造活动专题研究工作,对北京地区全新世构造活动的地貌与沉积特征和断层活动与地震关系提出新的见解。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专著3部。1981年获得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 项,1988年和1993年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1988年和1997年获北京大学科技一等奖2项,1992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1年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1 项。

杨景春教授在教学方面曾开设地貌学、新构造与构造地貌等课程。1964年组织并参与编写了北京大学第一部地貌学教材。1985年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地貌学教程》,2001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地貌学原理》(2005年和2012年两次修订),2011年出版《活动构造地貌学》。他主讲的地貌学课程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主干基础课,1985年、1987年、1988年、1996 年和1997年5次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1988年获北京市高校教学优秀奖。1999年在北京大学学生会和研究生会“我爱我师”活动获得“最受学生爱戴老师”荣誉称号。1988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Copyright © 2016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