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7-27 分享到:
培养目标:
通过四年的学习和科研,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具备清晰的研究思路和提出科学问题并能独立地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学习过程中,除必要的专业课程学习外,重点通过直接承担科研工作,培养全面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掌握各种先进的科研和仪器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方法,以期适应未来环境科学教学、科研和管理人才的多方面需要。通过严格的训练,学生在学风上应达到“科学、严谨、踏实、一丝不苟”的要求。博士论文具有创新成果、整体水平应是国内一流、国外一流大学的同等水平。在校期间,应以第一作者或者第二作者(导师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收录的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累积影响因子在1.0以上。学制:基本学习年限为四年,最长不得超过八年。
研究方向:
1.区域环境过程
内容:本研究方向主要关注于微量毒害污染物在区域尺度上的排放和分布格局、扩散和运移过程跨以及越界面的迁移过程。
特色:近年来的研究重点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别注重计算机模拟手段的运用以及空间格局和区域环境过程的定量研究。
意义:区域环境过程研究可以实现污染物时空变化趋势的定量预测,为污染控制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2.环境生物地球化学
内容:本研究方向主要关注于自然界中各种有机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等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界面行为、生态效应及暴露等。
特色:本领域是环境地球地理与环境化学的交叉领域,特别强调微观机理研究与宏观格局研究的结合,注重地球科学与化学和生物学手段的应用。近年来的研究重点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意义:认识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不同介质中以及不同介质界面附近的行为和归趋不仅可以充实环境科学研究的理论内涵,而且可以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3.环境毒理和风险评价
内容:本方向主要研究不同类型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环境行为及其生态毒理,借助理论生态学等基础学科开发化学物质生态和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研究重点在于(1)新型污染物质的环境风险评价相关基础研究;(2)典型污染物质的风险评价方法和环境基准制定方法的开发。
特色:本方向强调采用基础学科的技术手段发现和回答重要环境问题,并注重研究目标和环境管理的关联性。
意义:综合研究各种类型污染物质的环境污染状况,毒理及其风险评价方法,从众多人工合成和自然产生的化学物质中,筛选出具有潜在环境风险的不同毒理机制的优选控制险物质,为我国化学物质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相应技术。
应修学分:共18学分,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博士英语4学分,专业选修课11学分。
学科综合考试的要求:
考试要求严格按研究生院的培养要求进行。具体做法是:
1.时间:入校后10-12个月内。
2.方式:由博士生指导小组出题,学生准备1-2个月后,以问答和辩论的方式进行。
3.内容:以学生将要进行的研究课题为基本线索,就此领域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课题的设计思路、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研究内容)、预期成果等,向学生提出质疑,学生回答。
4.标准:判分的标准是:1) 对研究现状是否清楚;2) 科学问题是否准确:3) 设计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等是否合理;4) 回答问题是否条理清楚、简明扼要等。
5.考试形式:以问答和辩论的方式进行。
学位论文的总体要求是:论文内容有创新性,论文的整体水平要达到国内一流、国外知名大学博士论文的同等水平。具体要求是:
1.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清楚。
2.要研究的科学问题(假设)准确。
3.课题的设计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等合理,并具有创新性。
4.所获数据可靠、结论和讨论正确,并具有自己的理论或独到见解。
5.引用文献能反映此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6.作为创造性成果的一部分,论文的部分成果具有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的水平。作为工作量的衡量标准,要求能完成规定的论文发表数量。
对新生能力、水平的基本要求:
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具有培养潜力、外语水平良好,能较熟练地应用常用计算机软件、热爱环境科学工作的硕士研究生。鼓励学科交叉,所学专业可为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化学、生物学、毒理学、地球化学、土壤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