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间美好,携手前行——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22新年贺词

2021-12-31 来源:

      

2022新年贺词

光阴流转,四时更替。值此元旦到来之际,我们谨代表学院向广大师生校友和一直关心、支持学院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们致以最美好的新年祝福!

2021年,我们荣幸,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共同见证百年大党激荡新气象、展现新作为、奋斗新征程;我们担当,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工作的深入推进,地理学、生态学等学科发展愈发紧密的与国家需求相联系,相关的科研院所也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我们奋进,积极谋划学科布局,立足学科前沿、服务国家战略,扎实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奋进中谱写新时代的答卷。

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为推动学院工作不断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障和强大精神动力。举办“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号召全院师生继承和发扬老党员的优良传统;组织百余位师生党员集体编纂思政教材《百年伟业的地理密码》,创办“四史学习”微课堂,“寓学于写,边学边讲”。本年度刘耕年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李大钊奖”、“北京市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7人获得“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个党支部获得“北京大学先进党支部”称号;学院党委荣获“北京大学先进党组织”称号。

刘耕年荣获“北京市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称号

 

我们以编制学科十四五规划为契机,凝心聚力谋划发展。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学院召开系列战略研讨会,梳理学科优势和发展瓶颈,凝聚了陆地表层系统模拟、区域环境过程多尺度效应、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大数据挖掘与应用、国土空间规划与开发保护、生态系统及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等重要发展方向,明确了有组织的科研、多学科交叉融合、重大项目与奖项申报等一系列战略性应对措施,最终形成了地理学和生态学新一轮一流学科规划方案。

地理学战略研讨会

生态学战略研讨会

自然地理系战略研讨会

大人文方向战略研讨会

环境学系战略研讨会

生态系战略研讨会

张平文副校长一行前来我院调研

 

我们秉承学校人才战略年精神,引培并举,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和学科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围绕学校人才战略年部署,我们积极拓宽引才渠道,除国内各主要平台外,还在AAG、 AGU、ESA、EGU等平台上刊登招聘启事,并通过北京大学地理·环境讲坛暨北大城环国际青年论坛等会议进行招聘宣传及人才储备。2021年总计引进优秀人才4人。

学院还不断加强对优秀人才的支持力度,在团队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予以机制性倾斜,成果显著。关于“北半球春季植被物候提前加剧夏季干旱和热浪”及“近千年来黄土高原社会-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及效应”2项成果入选中国地理学会权威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成果名单。朴世龙教授当选为中科院院士,讲座教授菲利普当选为中科院外籍院士;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另有5人入选其他国家级人才计划。

朴世龙教授当选中科院院士

 

我们立足学科前沿,积极服务国家战略。2021年学院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工作,共有在研项目173项。此外,河北塞罕坝站成功入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序列,成为北京大学首个国家野外站。“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与开发重点实验室”获批,实验室将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与开发保护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和规划应用三位一体的科研体系,为国家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第四轮评估,区域生态与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顺利通过首轮验收,获得滚动支持。贺灿飞教授编写的《高级经济地理学》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陶澍院士荣获首届 ES&T杰出成就奖。周一星教授获得2020-2021年度中国地理学会科学技术奖-终身成就奖。

陶澍院士荣获首届 ES&T杰出成就奖

周一星教授获得2020-2021年度中国地理学会科学技术奖-终身成就奖

《高级经济地理学》 贺灿飞著

河北塞罕坝人工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

 

我们致力于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院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推进本科生课程改革创新,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结合国家战略需求,紧跟学科前沿,新建交叉专业方向“国土空间规划”、“环境健康”;依托地理科学、生态学两个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构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加强思政教育建设,在课程实习过程中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实现思政教育“滴灌式”融入;积极开展思政示范课程建设,2门课程入选北京大学思政课程示范课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积极开展新文科建设,成功申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习实践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我们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朝着“内涵发展、示范引领、提高质量”方向迈进。探索高层次学术型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新体系、新路径,成功申报北京大学国土空间规划博士、硕士授权点;举办“生态学前沿暑期学校”、“地理学前沿2021:新时代的城乡发展与规划研讨班”、“地理学前沿研究生论坛”等学科特色学术活动;设立“林超青年学者”学术荣誉称号,创新遴选办法,不断激发博士生科研活力。2020级博士生刘钊当选北京大学2021年学生年度人物。

2021年暑期思政实践团合影

 

我们积极开放交流,促进学科发展。2021年城市与环境学院共举办2场国际会议和7场国内会议,促进学科交流,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其中,“第七届北京大学地理·环境讲坛暨第三届北大城环国际青年论坛”、“第十八届北京大学生态讲坛”、“城市与区域空间治理研讨会暨第四届北京大学规划论坛”等3场传统“品牌”论坛共吸引线上线下近6万名相关学者和师生共襄盛会。同时,有力推进“有组织”的科研活动,举办4场项目申报交流会议,极大提升了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2021年度,新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32项,较去年增长93.7%;此外,本年度还开创并举办了7场城环工作坊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思维碰撞,为全院师生打造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术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

国际会议 东北亚青年可持续发展研习营

国际会议 北京论坛分论坛:城市星球碳中和之路

第七届北京大学地理·环境讲坛暨第三届北大城环国际青年论坛

第十八届北京大学生态讲坛

 

我们乔迁新居,谱绘发展新篇。今年7月,学院新楼竣工交付。城环人终于有了自己的“新家”。学院以新大楼建设为契机,下大力气对环境与生态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进行改造升级,并建立学院公共仪器实验平台,大幅提升了教学与科研平台的软硬件水平。整洁的多媒体教室,宽敞的报告厅,舒适的学生工位,安全规范的实验室,便利的基础设施为师生打造了孕育创新的科研教学空间。在此,我们感谢新楼建设过程中所有师生、校友和朋友们的大力支持,疫情平稳后,热忱欢迎大家回城环新楼相聚!

新楼外景

报告厅


教室

教学实验室

学生工位

会议室

院楼夜景

 

回首2021年,所有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师生共同的努力,离不开各级领导、广大校友和各界朋友的鼎力支持。我们向大家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毅力致敬!我们向大家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拼搏致敬!我们向大家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担当致敬!我们向大家对城市与环境学院的热爱和支持致敬!

挥别2021,进入崭新阶段。新的一年,正值北京大学地理学科建立70周年和城市与环境学院建院15周年,我们会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充足的干劲,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不断开创学院发展新局面!

最后,祝福大家2022年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感谢您的关心与支持!

 

贺灿飞  彭建

2021年12月31日


 

Copyright © 2016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