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2021年教学奖励——城市与环境学院获奖名单

2021-09-29 来源:

      

 

北京大学2021年教学奖励名单公布,我院刘鸿雁教授获得北京大学2021年教学卓越奖,楚建群副教授、万祎研究员获得北京大学2021年教学优秀奖(本科生教学)、李双成教授获得北京大学2021年教学优秀奖(研究生教学),本科生教务宫彦萍、研究生教务于佳鑫分别获得北京大学2021年教学管理奖。

自2016年开始,北京大学为了营造重视教学和奖励先进的文化氛围,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高而设立了“教学成就奖”、“教学团队奖”、“教学卓越奖”、“教学优秀奖”、“教学管理奖”等系列奖项。

教学卓越奖

“教学卓越奖”本着“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理念,奖励在教学中潜心投入、精心钻研、教学效果优异、能有效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青年教师。

获奖教师简介:

刘鸿雁,教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植被恢复与固碳耗水”创新团队负责人。从事植被生态学与植物地理学研究,系统地开展了全球变化背景下东亚生态脆弱区(林草交错带、喀斯特关键带、多年冻土南缘)的植被格局、动态及生态适应性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Global Change Biology, Earth Science Reviews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植物地理学》等教材及《第四纪生态学与全球变化》等专著和合著。研究成果“中国北方生态脆弱区气候变化及植被生态响应”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担任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学会生物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以及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环境遥感分会理事长等学术职务。

刘鸿雁教授在近30年的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高尚师德和职业操守。自1992年以来承担了《植物学》、《野外生态学》、《生态学与自然地理学前沿》等本科课程教学任务,承担了《陆地自然生态系统学》、《生态学进展》等研究生课程教学,年教学课时数在2018年前长期维持在150学时以上。《植物学》和《野外生态学》两门课程2015年被认定为主干基础课。

在教学工作中,他始终坚持“学术拓新、实践育人、成长引领”的教学理念,积极主动探索“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将科研和教学工作高度融合,积极进行课程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始终追求优秀的教学效果。他强调课堂与野外教学的结合,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特别是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打破了传统野外实习的“老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主张师生互动,强调学生观察自然、老师观察学生;学生提问、老师启发,实现教学相长。

刘鸿雁教授的科研和教学能力充分发挥出了研究型大学的育人优势。迄今为止,刘鸿雁老师为自然地理和生态学培养了许多优秀学生,共指导本科毕业论文52人,正在指导本科毕业论文3人;指导本科科研25人,本科生科研成果共发表SCI论文10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8篇。

教学优秀奖

“教学优秀奖”旨在奖励在教学中认真履职、积极投入、教学质量高、效果好的教师。

获奖教师简介:

楚建群(本科教学)

楚建群,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曾主持北京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导与汇总分析、成都市多规合一机制政策研究;参加山东省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天津市武清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等研究和实践。2020年获得嘉里集团郭氏基金树人奖教金。

作为一名始终扎根教学一线的教师,楚老师注重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承担《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总体规划 (课程设计)》、《房地产估价》、《综合社会实践实习》等多门本科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楚老师坚持“打牢理论基础,把握时代脉搏,紧密结合国家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理念。(1)加强课程建设,不断补充完善相关课程的课件,提供最新的法律法规、规划理论和理念、研究和规划方法。结合自己的相关领域科研,为学生拓宽思路和研究领域提供指导。(2)紧跟最新学科发展,在《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课程中,针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后对空间规划的需求变化,不断调整课程讲授内容和作业要求,强化绿色生态、以人为本等方面的内容,指导学生开展方案设计,实现规划思想和方法的转型和对接。(3)实践实习课程与思想政治培养相结合,在《综合社会实践实习》中,在带领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规划现状调查和现状分析等实践活动的同时,引导同学了解国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乡建设的辉煌成就,理解党和国家新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明确城乡规的社会需求和使命,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楚老师担任2016级城市规划本科班主任。她关注学生全面成长,耐心倾听学生心声,真心帮助学生,得到学生的一致尊敬和信任,被亲切地称为“楚妈”。

获奖教师简介:

万祎(本科教学)

万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化学、环境毒理学。2007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2008年赴加拿大萨省大学毒理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特聘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员。共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曾获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奖(2008)、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09)、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2015),获得2015年北京大学黄廷芳-信和青年杰出学者和铁汉生态奖教金奖励,2018年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指导老师,2019年获北京大学王选青年学者,2020年获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

万老师主要承担《环境监测与实验》、《环境科学前沿秋季讲座》等本科课程的教学任务。万祎老师在教学中身体力行,注重对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和训练。在课程教学中做到:科学问题导向、基础知识夯实、科研案例实解、最新动态介绍。将基础知识学习和科研创新相结合,在案例分析中加入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开发,详解最新进展及对科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在本科生课程《环境监测与实验》中,革新了以往传统的环境常规监测内容,将前沿的微量污染物痕量分析内容加入环境监测课程中,并开展相应的实验,例如让学生采集大气的颗粒态和气态样品、经过前处理过程和色谱质谱仪的上手分析,真正掌握环境中痕量污染物的分析知识和技能。还带领学生参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及水质监测部门,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对环境问题及环境监测的认识。

在本科生科研方面,万祎老师指导了9名拔尖计划的本科生科研,其中3名学生分别在环境科学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2011级本科生帕合丽娅作为第一作者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论文一篇。

获奖教师简介:

李双成(研究生教学)

李双成,教授,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地理学综合研究;区域生态安全与风险评价;地理学软计算;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生态效应及政策分析;资源管理与区域开发。多年来,每年为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独立开设必修课《现代地学模型方法及其应用》和选修课《发展战略与区域开发》,同时还承担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的《现代地学模型方法及其应用》课程教学任务。教学任务饱满,年均学时104,评估成绩优异。2019年获批北京大学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项目《健全研究生教育机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授课过程中,李双成老师秉持“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设计、课堂讲授、作业布置和实践实习等各教学环节围绕提升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展开。(1)课程教学既重视课堂基本知识的讲授,也注重学生的实践认知。例如,在《发展战略与区域开发》课程内容讲授完毕后,让学生到雄安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黄骅港等地参观交流,实地了解区域发展过程;(2)注重提升专业技能。在《现代地学模型方法及其应用》教学中,紧密跟踪学科前沿,对最新出现机器学习模型类型及其应用及时加入讲授内容,使学生很快掌握学科动态和前沿知识。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好评,学生普遍反映课程技术性和实用性强,对于自身科研中模型的应用具有较大帮助。每年均有选课研究生应用课程学习的模型方法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李双成老师指导研究生成效显著,近三年共有四名博士生获得北京大学校长奖学金;2020年毕业博士,一人获得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人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2019年获批北京大学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项目《健全研究生教育机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通过走访校内外单位,汲取经验,为城环学院研究生培养制度完善奠定了重要基础。

教学管理奖

“教学管理奖”本着调动教学管理工作者积极性及创造性,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宗旨,奖励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具有热诚和投入精神,教学管理规范高效,师生评价优秀的教学管理人员。

获奖教师简介:

宫彦萍,现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本科生教务员,协助本科教学副院长做好本科教学的运行与管理工作,给老师、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保证本科教学的正常运行。同时,宫彦萍老师在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本科生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北京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与实施、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城市与环境暑期课堂”、“一带一路国际实习”(日本)等工作中做出了贡献。曾获得2020年“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北京大学抗疫先进个人”。

获奖教师简介:

于佳鑫,2017年起担任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教务员,独自负责学院全体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工作中尽职尽责,兢兢业业,服务师生,获得师生一致好评。在工作之余,积极对工作内容进行反思与总结,在实践中探寻理论,用理论丰富工作实践,参与撰写了3篇与工作相关的研究论文分别发表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北京教育(高教)》、《北大青年研究》。

Copyright © 2016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