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行时间地理学研究专题讨论会

2009-11-16 来源:

      

2009年11月3日下午,在逸夫二楼3454教室,来自不同院校、多个专业的30多位师生参加了以“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地理可视化、时间地理学研究及其国际比较”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会议特别邀请了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社会与行为科学特聘教授、AAAG主编之一的関美宝(Mei-Po Kwan)教授作为嘉宾,由中国时间地理学研究第一人的我院柴彦威教授组织和主持。会场气氛活跃,每一个主题汇报都引起了长时间的热烈讨论。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刘瑜副教授汇报了《命题地理空间知识的表达和加工》,主要从理论层面思考如何使用计算机对地理空间知识进行加工、解决空间描述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北京大学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科学系马修军副教授汇报了《移动数据与时空行为模型》,解说如何通过GPS手机用户采集居民的精确出行数据以及基于智能体模型(agent-based modeling)对人类行为进行模拟和研究的方法。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王茂军副教授以空间认知为主题,汇报了基于GIS方法和多种模型对北京进行空间认知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志林博士汇报了对中国单位制度改革之后就业和居住空间错位的研究。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博士生赵莹、张艳、硕士生张文佳分别汇报了《时间地理学最新研究进展及北京城市空间行为研究》、《就业可达性、日常活动空间与社会公平:北京的实证研究》、《行为路径、时空可达性与社会排斥》。这些研究都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北京大学行为地理学研究小组长期以来开展的行为地理与时间地理研究的重要部分,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
関美宝教授对每个报告进行了详细的点评与建议,并共同探讨了未来合作研究的方向。柴彦威教授对专题讨论做了精辟的总结,认为中国的相关研究发展迅速,通过类似的学术专题讨论,将对交流学术新思想、促进研究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报道:许晓霞

Copyright © 2016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