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获“都江堰市灾后重建规划概念方案设计荣誉奖”
2008-07-15 来源:
据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报道,2008年7月12日、13日,在成都市青城山镇召开了《都江堰市灾后重建规划概念方案研讨会》,会上来自国内外的十家参编单位均从自身的专长出发对都江堰市的灾后重建规划献计献策,其中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规划课题组提出的“构建安全的城乡一体化宜居生态城”的方案因其新颖的思路、理念和综合的视角得到了与会评审专家与地方政府的一致好评,并获得“都江堰市灾后重建规划概念方案设计荣誉奖”(本次方案征集只设荣誉奖)。 《都江堰市灾后重建规划概念方案》征集始于2008年6月11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从来自海内外的47支竞标团队的激烈竞争中突围,有幸入选成为十家参编单位之一。城市与环境学院随即成立了由陶澍院长、莫多闻书记领衔的领导小组,组织了由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设计、旅游规划、城市与经济地理、资源环境地理、地质地貌、生态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建筑学、水资源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十余名专家教授、副教授构成的规划课题组,由吕斌教授任规划课题组组长、蔡运龙教授和吴必虎教授任副组长,并由王恩涌、杨景春、周一星、崔海亭、韩慕康五位资深教授组成顾问组。规划课题组心系汶川灾区人民,怀着要把都江堰市打造成“世界灾后重建典范”的崇高使命感,经过短短一个月的奋力拼搏,出色地完成了凝聚奉献精神的科学规划概念方案。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有近20名城市与环境学院的博士后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及本科生冒着高温酷暑自始至终参加了规划编制工作,并得到了城市与环境学院全体师生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北京大学领导及发展规划部等相关职能部门的热情激励。 吕斌教授在研讨会上介绍方案时充满信心地表示:重建复兴后的都江堰市将重现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和中华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并将实现国际风景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和城乡一体化宜居生态城的规划目标。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方案,从空间、生态、经济、社会、文化五个维度勾画了具有“天府之母、山水林城”特质的都江堰市灾后重建的方案,其中包括城市安全选址和生态承载能力、构建基于公共轨道交通的可持续紧凑城市形态、修复重建灌县古城、构建防灾安全生活圈和安心生活街区、恢复发展遗产地旅游、“林盘”农家乐休闲游和休闲度假游、培育创意文化产业和提升川西平原传统特色场镇商贸等产业支撑构想、灾毁资源利用与再开发,以及重建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等八个方面的内容。 研讨会后,成都市人民政府、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及成都市规划管理局的领导均表示本次征集的重建规划概念方案对于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并对参编单位的无私奉献和努力表示感谢。据悉十家单位的成果将在专家论证意见的基础上整理汇总后提交成都市人民政府和都江堰市人民政府,作为实施都江堰市重建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