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大道院士受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2008-05-19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研究员受聘为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受聘仪式于2008年5月15日下午在北京大学第二教学楼109举行。仪式由城市与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贺灿飞主持。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莫多闻教授、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系主任吕斌教授、城市与经济地理学系副系主任柴彦威教授、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系主任林坚副教授以及城市与环境学院师生200多人出席了仪式。
贺灿飞老师首先介绍了陆大道院士的经历与学术成果,随后城市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莫多闻教授致辞,并为陆大道院士颁发北京大学兼职教授聘书。莫多闻书记高度评价了陆大道院士对我国地理科学,特别是经济地理学科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并感谢陆大道院士对北京大学地理学科发展的一贯支持。
陆大道院士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1966年在中科院地理所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所工作至今。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院士深情地回顾了自己在北大的求学经历,并特别指出侯仁之教授的教诲深深影响了他的一生。陆大道院士对母校的深切情谊溢于言表,并表示将大力支持北京大学地理学科的发展,对母校地理学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陆大道院士接受聘书 在简单的受聘仪式之后,陆大道院士为本科生的经济地理学课程作了题为“地理学与区域发展”的精彩讲座。在报告中陆大道院士回顾了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发展历程,对地理学的性质和作用做了深刻的论述,并着重强调了地理学在中国的理论和实践地位。陆大道院士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区域发展格局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概括,并中国区域发展政策和思路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最后,陆大道院士阐述了全球化和信息化对地理学发展的可能影响。主题报告之后,陆大道院士回答了与会师生的提问。陆大道院士的聘任仪式及主题演讲历时2小时,陆大道院士充满激情和智慧的演讲让在场师生收益良多。
陆大道院士演讲
观众1
观众2 观众3
学生提问
陆大道院士简介:
男,1940年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1966年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1980-1982年在原联邦德国波鸿鲁尔大学作访问学者,1992-1993年在德国不莱梅大学和波鸿鲁尔大学任客座教授。长期从事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研究。一方面,在生产力布局、工业地理、国土开发、区域发展领域完成了大量全国性和地区性研究任务;另一方面,在区位论、空间结构理论等方面对我国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研究的学科理论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术成就:
在国土开发研究方面,他参与了国家计委领导编制的《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工作,组织和参与了《京津唐地区国土规划》和《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等国家级规划的制定,以及众多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他在实践工作和在德国学者区位论及空间结构理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构思了我国生产力布局和国土开发的框架,提出了“点-轴系统”模式和以海岸带及长江沿岸为国土开发、经济布局战略重点的“T”型宏观战略。这一理论模式被写入《全国国土规划纲要》(草案,1987年)和23个省、自治区的国土规划。自80年代后期开始,“T”型空间结构战略在全国得到大规模的实施;许多省和自治区都按照“点-轴系统”模式确定了本地区的重点发展轴线和中心城市。
在区域发展研究方面,陆院士组织和参与组织了环渤海、东部沿海、新疆、京津唐、西部重点经济带等区域发展的研究,对我国区域发展政策和地区差异进行了大量定性和定量分析,从理论上阐明了我国区域发展中的结构演变规律,对地区差距的地学因素影响及其趋势作了深入评价,论证了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扩大是经济高速发展难以避免的副作用。他主持或参与起草了大量关于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与治理方面的报告和建议。其中9份由中国科学院呈送国务院。十多次参与国家计委的重要规划和报告的起草。他主持编制了1997、1999、2000、2002中国区域发展报告(系列),对我国国土开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态势进行了系统的跟踪评价。
代表性学术著作:
《区位论及区域研究方法》、《中国工业布局的理论与实践》、《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区域发展报告》(1997、1999、2000、2002),以及“二000年我国工业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论区域的最佳结构与最佳发展”、“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综合研究的意义、进展与任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