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月度教师---许学工老师

2008-03-31 来源:

      

在院团委指导下,院研究生会本学期举办“月度教师”活动,旨在介绍与弘扬学术与师德兼备的教师。3月份月度教师是自然地理教研室的许学工教授。

[教师简介]

许学工,1950年生,女,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当过兵团战士和工人,1977年恢复高考后进入大学,1982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1987年研究生毕业于河南大学,199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1997-1998年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作访问学者,2006年在美国耶鲁大学作访问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综合自然地理学、自然资源与区域开发、自然保护与环境管理、以及专题地图等。
  兼任全国高等院校中国地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理事、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会员等。
  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对三角洲和海岸带进行连续研究,同时关注其他典型的地理和生态系统,探索环境变化及人地系统的互动效应。
  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包括与研究生合写)、专著2部、参著6部,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次、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5次。

考察黄河口 许老师与学生在张家界考察

[学生心中的老师]

我眼中的许学工老师(1)

鲍宁

与许学工老师的接触,是由于本科时候中国自然地理课程的学习,接触并不算多,但感受却十分深刻。

许老师是一个认真的人,也是一个对学术与生活怀着真挚感情的人。

许老师对学术与教学认真。虽然仅有的接触只是课程的学习与日后简单的交流,但许老师的“细”却是历届学生有目共睹与一致称道的:对每一个知识点的细致讲解,对各种相关知识信息的及时总结,以及对大家掌握情况的关注,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自然地理课程,甚至成为了我们许多自然地理专业同学认为由简单学习到系统认识地理问题的一个跨越,《中国自然地理》课程用书也成了那个时候初学的我们写作各项课程论文与作业的案头常备书籍。仅一门课程却对我们形成了不小的影响,我想如果不是老师的言传身教与专一对待,是很难如此的。

许老师对生活与学生也是认真的。也许勤奋并不常被用于形容一位老人或是教授,但许老师的勤奋却令我们记忆深刻。那时候中国自然地理的课程被安排在一二和五六两节,是北大学生公认最困难的出席时间,许老师在这最难的时段也保证了自始至终的准时甚至提早到达课堂。每节课老师都会注意到场的学生,询问没来的同学有没有时间把课程补上,老师还叮嘱大家可以在五六节的时候把饭带进来边听边吃,那种关切学生状况的态度是绝对真挚的。

也许一时一刻的认真是出于对本职的负责,但始终如一的心情却必然出自生活的习惯。认真是许老师生活的一个部分,它通过点滴事情展现在我们面前,一学期的接触可能远不足以我为许老师做出任何的评价与论定,可这份感动真实地影响了我当时乃至今日的许多想法。许学工老师是位合格的老师,这也许是分别很久以后我可以满怀尊敬说出的一句认真的话。

(作者系历史地理系07级直博生)

我眼中的许学工老师(2)

颜磊

时间在指缝中悄悄地溜走,一转眼,和许老师朝夕相处就快两年了!许老师对科研的不懈追求,对同事的真诚热情、对学生的无尽关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十年之缘

第一次看到许学工三个字的时候,是在十年前,在《中国国家地理》某一期关于黄河三角洲的专栏中,专门介绍了许老师在黄河三角洲所做相关科研工作。那个时候,只是觉得杂志里,照片中,芦苇荡里的这位北大女教师竟是如此和蔼可亲!没想到,若干年以后,我竟有幸成为许老师的学生。

二、学会做人

本科毕业后,我在九寨沟从事自然保护工作,有幸结识了在北大念书已快10年的张茵博士。在工作之余,竟聊起了许老师,张茵对许老师的评价我至今记得,“做学问很踏实,论人品口碑最好……”。记得在考取博士研究生后,许老师在美国给我发来邮件表示祝贺的同时,特别写道“博士生阶段要奠定做人和专业发展的基础……”。在后来与许老师的交往中,她也常常对我们说,“做人是做学问的基础”。

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有一段时间我母亲患了腰椎尖盘突出,许老师听说后特别关心,每次写信、打电话都表达对我母亲的祝福。

三、踏实做事

许老师做事总是一丝不苟。开设自然资源管理这门课已经好几年了,可每次上课之前,她总是会花大量时间备课,不断更新教课内容。许老师特别重视野外考察,如今虽已年过半百,但从来都和学生共同前往野外,同吃同住,她的野外调查记录总是比我们的更细,更多。指导学生论文,大到研究方法思路,小到错字标点,许老师总是看得细致,常常几易其稿。已毕业的硕士杜巧玲本科时不是自然地理专业的,原对写论文有畏难想法,经过许老师悉心指导,杜巧玲逐渐学会了写科研论文,后来还发表了许多高质量的科研论文。

行胜于言。许老师总是以她最真诚的心态、最谦虚的态度、最认真的精神为人处世,辛勤耕耘,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指导和教育我们。

许老师,谢谢您,祝福您!

(作者系自然地理系2006级博士研究生)

天津七里海湿地实习调研芦苇荡里植物样方调查

[访谈记录]

许老师是一位既慈祥又低调的长辈学者。之所以用“长辈”一词,是因为在不多的接触中,她留给我的印象就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而说低调,则是从电话预约采访时间开始,许老师就一直表示自己不喜欢被宣传和戴高帽子,最好找其他有成就的老师。这样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是如何看待现在的研究生,又是如何培养自己的研究生的呢?以下是325日下午在许老师办公室对她进行的简短访谈。(采访学生以下简称St,许老师以下简称Xu)

St: 许老师,我们这次的活动是由研究生会主办的,所以首先想请问您,您觉得现在的研究生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因为我们是一年级的研究生,包括我们周围的不少研究生都挺迷惘的。

Xu:这个问题很大啊(笑)。能考上北大的研究生素质应该都不差。要刻苦努力,要踏实学术、科研实践。现在硕士研究生一般是三种出路,第一是继续读博士,第二是出国深造,再就是工作,包括做公务员和其他职业。自己对什么感兴趣,适合走什么样的路,一般会在硕士生的第二年或第三年自己就能发现并确定下来。但是第一年必须好好学习,积极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再选择自己的路:将来究竟是进入职业社会,还是继续深造。

St: 您在我们这么大的时候,有没有遇到我们这样的问题呢?有没有迷惘过,或者是心浮气躁?

Xu:我们那时候和你们很不一样。文革、上山下乡,到上大学时年龄都很大了。那时我们都很珍惜读书的机会。我那时是没想做老师的。

St:那么您是如何培养您的学生的呢?

Xu:我要求我的学生在第一年修完学分,第二年参与各种科研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对自己就有了判断,知道自己适合走哪条路。第三年写论文。

St:许老师,您谈到的研究生应具备的素质,也就是您对自己的学生的要求吗?

Xu:是的,我也是这么要求他们的。除了上面提到的学习研究,要诚实做人,尊重他人,还要培养好的心理素质。研究生应当认真,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当认真做好。研究也要有激情、有热情,有合作精神。

St:许老师,我们知道,您不仅与自己的学生关系融洽,而且您自己在学术方面也是很有成就的。(许老师立刻微笑着谦虚地表示自己在学术方面做得很不够)您在学术方面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吗?觉得一定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

Xu:没有。我对自己没有设定什么明确的目标。做好教学和科研就好。

St:您与研究生相处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Xu:我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但是课下以朋友相待,特别他们毕业后我们都是好朋友。他们很年轻,很有活力,接受新事物快,很快能掌握新技术。我和他们在一块儿,自己也觉得年轻了。

St:下面想再问问您生活方面的问题。现在高校里的老师压力都挺大,平时工作也很忙,您在生活中是怎样调节的呢,有没有什么兴趣爱好?

Xu:我好像压力不是太大,学校里年轻的老师压力大。因为平时工作比较忙,也说不上什么兴趣爱好。因为专业的关系,常常跑野外,相对于坐着工作而言,就是一种放松。

St:您刚才提到您原来没有打算做老师的?

Xu:是的,因为自己性格偏内向,表达能力不太好,原来没想过当老师。但是那时候读完书就留校当老师了,真心觉得和学生相处是很愉快的事情,后来就喜欢教书了。

St:最后,想请您讲几句话作为对研究生的寄语。

Xu:前途是光明的。到了北大,就安心学习,以后的路非常广阔,总是能够找到自己的目标和适合的发展途径的。

(作者系城环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成员)

供稿:城市与环境学院团委

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会

2008 327

又有同学毕业了(祝贺孙海清和冯跃获得学位

Copyright © 2016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