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三五”能源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项目开题会召开
2014-04-03 来源:
2014年3月28日,由我校主持的国家“十三五”能源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项目“城镇化发展对‘十三五’及中长期能源消费和供应影响研究”开题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召开。会议由项目负责人、城市与环境学院赵鹏军研究员主持。 陶澍致欢迎辞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主任杨瑞广出席开题会,并作了重要讲话。杨瑞广指出,在全球能源资源供给长期偏紧、矛盾日趋突出的背景下,能源资源竞争日趋激烈,国家能源安全的问题愈显重要,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推动下,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能源资源短缺情况明显,尤其是常规化石油能源缺口较大,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至2011年的57%。“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落实《新型城镇化规划》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实现能源生产和利用革命的窗口机遇期。编制和实施好“十三五”能源规划,对于全局、有效地指导城镇化领域节约能源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为了增强“十三五”能源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实用性,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决定进行城镇化发展对“十三五”及中长期能源消费和供应影响的重大问题研究项目。 杨瑞广讲话 中国科学院秦大河院士指出,本项目研究很及时,很重要,也很必要,项目对于我国未来“十三五”期间及中长期的国家节能计划和国家能源安全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他还指出,城镇化对于能源消耗的影响应该与气候变化、空气污染等当前国家其它重大问题相结合,建议在项目研究开展过程中,增加对于污染排放的分析,希望本项目能够为国家城镇化和能源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建议。 秦大河讲话 赵鹏军研究员介绍了项目的立项依据、意义与目标。项目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目标:第一,分析城乡用能方式、用能水平的差异;第二,根据城镇化的内涵和特征,以及对经济增长、收入水平、产业结构的影响,定量分析城镇化及其空间布局对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用能的影响,及对“十三五”期间及中长期能源消费总量和结构的影响;第三,研究城镇化发展对 “十三五”期间城镇和农村能源供应体系变革的新要求及相应政策举措。赵鹏军还介绍了本项目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途径、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 赵鹏军介绍项目内容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陈锋指出,本项目对如何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空间布局更加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与规划意义,我国未来的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能源与环境问题,而且要将空间、经济产业、能源、环境等系统化、一体化考虑。 陈锋发言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潘一玲指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新近发布,本项目立项很及时,并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从京津冀协同发展来讲,首都圈地区的城镇化将面临人口、功能、产业和基础设施等在区域内的协调发展问题,同时也面临能源消耗、环境承载和基础设施支持等现实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期来讲要与能源供应相结合。 潘一玲发言 我校科学研究部综合办公室主任李晓强,我院吕斌教授,我校能源安全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徐晋涛教授,中石油规划研究院魏海国高工,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刘宝奎副研究员、我校景观与建筑学院汪芳副教授,及项目组其他成员也参加了开题会。 项目开题会会场 本文来自北大新闻网
首先,我院院长陶澍院士致欢迎辞。他指出,本项研究在当前我国快速城镇化和发展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中国城镇和农村能源消耗特征、水平和结构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陶澍还介绍了城市与环境学院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基础、进展和已有学术成果。
杨瑞广还指出,参与该项目竞标的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较多,北京大学团队能够胜出显示了北大在该领域的科研优势,希望在下一阶段的具体研究工作中,北大团队能够继续努力,认真完成项目科研任务。杨瑞广还对该项目的具体开展进程和时间安排提出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