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学部-北京大学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举行

2012-04-24 来源:

      

4月19日,中国科学院学部-北京大学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正式宣告成立。中国科学院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白春礼与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为中心揭牌。揭牌仪式由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主持。

白春礼、朱善璐为中科院学部-北京大学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揭牌
4月1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学部-北京大学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正式宣布成立。中国科学院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白春礼与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为研究中心揭牌。仪式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主持。
白春礼在致辞中指出,作为与新中国一起诞生和成长的国立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要继续做好引领科技发展的“火车头”,就必须做好国家科技战略咨询研究,切实发挥国家科学思想库作用。依托国内高水平科教单位,按照优势互补、强强合作的原则,共设一批研究中心,为学部开展相关战略研究、建设国家科学思想库提供支撑,是中科院学部“十二五”工作规划纲要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新时期新阶段中科院实施“开放兴院”战略的重要举措。当前,我们正面临着协同创新,共同建设好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加强中国科学院与北大、清华为代表的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合作,是双方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科学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希望学部建立的合作研究中心能够在促进学科单元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方面发挥实效,在发现和培育学术带头人方面创造条件,在促进国家学科体系布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朱善璐书记在致辞中指出,增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厘清气候变化的一些科学问题,如全球变暖的趋势和不确定性,气候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关系,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是我国正确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决策的重要理论基础。研究中心成立后,能够进一步联合中科院学部及兄弟院校的相关研究力量,对气候变化领域重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评估,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及技术咨询。作为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北京大学将全力为中心提供开展研究工作所必须的支撑条件,将中心建立成为党和政府在气候变化领域的智囊库、人才库和创新源头。通过这次合作,双方将以更密切的合作精神和优异的研究成果,针对气候变化等的重大问题,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此后,研究中心主任方精云院士就中心的定位、组织机构、已有的工作积累、今后拟开展的工作等,进行了汇报。并在稍后举行的工作会议中,与各位专家就“中心”今后的发展方向,研究重点、合作机制等进行了讨论。
北京大学副校长王恩哥、科研部长周辉、研究中心顾问组成员中科院院士张新时、蒋有绪、吴国雄、以及近60名北大师生参加了揭牌仪式。
中国科学院学部—北京大学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是学部建立的第一批六个支撑工作中心之一,也是中科院第一个与高校合作建立的中心。旨在为国家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战略前瞻性和可操作有实效的意见和建议。拟通过长期持续开展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影响方面的研究,支撑学部相关内容的咨询工作,并定期举办国际和国内学术研讨会或交流会,适时出版关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和新认知的出版物。
中心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物理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社会科学系及人口所等二十余位教授、副教授组成,形成多学科交叉。中心在生态系统碳循环、植物多样性等方面已有长期的研究积累,其研究成果在Nature、Science、PNAS等国际重要刊物发表。此外,2009年以来,中心的重要成员就气候变化及其应对策略问题向国务院等提交了咨询报告及多份简报,产生了较大影响。

Copyright © 2016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