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年报

城市与环境学院以地理学为主体,包含环境科学、生态学、城乡规划等多个相关学科,具有理、工、文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

科研年报

2020科研年报

时间:2020-12-31    

(一)科研项目

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批准城市与环境学院16项科研项目,获批直接经费总额为1810万元,包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3项、面上项目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另外,1人获得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截止至111日,全院本年度在研项目共计192项(经费额在200万人民币以上的有58项),其中国家基金项目95项(含基础科学中心项目1项、创新群体1项、杰出青年3项、重大项目7项、重点项目7项),科技部项目35项(含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课题16项),其他项目63项。在研经费超过4.6亿元。

序号

负责人

项目来源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1

唐志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植物群落生态学

2

万祎

北京市基金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诱发代谢紊乱的关键分子及毒理机制

3

彭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联合基金项目-重点支持项目

洞庭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及景观格局管控:粮食-生态安全协同途径

4

胡建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面上项目

致自闭症环境化学物质的高通量鉴定及其毒理学研究

5

张家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面上项目

泥河湾典型晚更新世旧石器遗址年代和古环境重建

6

赵淑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面上项目

城市环境对树木生长影响:基于城乡梯度方法研究

7

郑成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面上项目

雄安新区千年秀林树木水力结构特征与水生态安全

8

柴彦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面上项目

中国城市社区生活圈的新时间地理学研究

9

刘峻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面上项目

典型城市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大气污染分布规律及超高分辨率模拟

10

沈国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面上项目

生活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时空格局

11

戴林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面上项目

基于多源数据的省际交界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变与优化调控研究——以京津冀为例

 

 

(二)科研成果

2.1代表性学术论文

2020年,全院教师发表SCI/SSCI论文26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17篇。SCI论文包括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PNAS等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论文多篇。

通讯/一作 作者列表 题目 期刊 年份
李本纲 Fu, Bo ; Gasser, Thomas ; Li, Bengang ; Tao, Shu; Ciais, Philippe ; Piao, Shilong ; Balkanski, Yves ; Li, Wei ; Yin, Tianya; Han, Luchao; Li, Xinyue; Han, Yunman ; An, Jie ; Peng, Siyuan ; Xu, Jing Short-lived climate forcers have long-term climate impacts via the carbon-climate feedback Nature Climate Change 2020 10 DOI: 10.1038/s41558-020-0841-x
彭书时 Xi, Y; Peng, SS; Ciais, P ; Chen, YH. Futur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inland Ramsar wetlands Nature Climate Change 2020   DOI: 10.1038/s41558-020-00942-2
刘鸿雁 Jiang, Zihan;Liu, Hongyan; Wang, Hongya;Peng, Jian; Meersmans, Jeroen ;  Green, Sophie M.; Quine, Timothy A.; Wu, Xiuchen Song, Zhaoliang Bedrock geochemistry influences vegetation growth by regulating the regolith water holding capacity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 DOI: 10.1038/s41467-020-16156-1
朴世龙 Jiangpeng Cui, Shilong Piao, Chris Huntingford, Xuhui Wang, Xu Lian, Amulya Chevuturi, Andrew G.Turner & Gabriel J. Kooperman  Vegetation forcing modulates global land monsoon and water resources in a CO2-enriched climate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 5184
朴世龙 Lian, Xu ; Piao, Shilong; Li, Laurent Z. X.; Li, Yue; Huntingford, Chris; Ciais, Philippe; Cescatti, Alessandro ;Janssens, Ivan A.); Penuelas, Josep; Buermann, Wolfgang); Chen, Anping ; Li, Xiangyi ; Myneni, Ranga B.; Wang, Xuhui ;  Wang, Yilong; ang, Yuting ;Zeng, Zhenzhong;Zhang, Yongqiang;McVicar, Tim R. Summer soil drying exacerbated by earlier spring greening of northern vegetation Science Advances 2020 6 DOI10.1126/sciadv.aax0255
武旭同 Xutong Wu, Yongping Wei, Bojie Fu, Shuai Wang,Yan Zhao and Emilio F. Moran Evolution and effects of the social-ecological system over a millennium in China’s Loess Plateau Science Advances 2020 6 DOI:10.1126/sciadv.abc0276
朴世龙 Li, Xiangyi; Piao, Shilong; Wang, Kai; Wang, Xuhui ; Wang, Tao ; Ciais, Philippe; Chen, Anping ; Lian, Xu; Peng, Shushi; Penuelas, Josep Temporal trade-off between gymnosperm resistance and resilience increases forest sensitivity to extreme drought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2020 4 1075-+8
朴世龙 Hong, Songbai; Yin, Guodong ; Piao, Shilong; Dybzinski, Ray ; Cong, Nan ; Li, Xiangyi ; Wang, Kai ; Penuelas, Josep;  Zeng, Hui; Chen, Anping Divergent response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to afforestation Nature Sustainability 2020 3 DOI: 10.1038/s41893-020-0557-y
王旭辉 Wang,Xuhui ; Zhao,Chuang ; Mueller,Christoph ; Wang,Chenzhi; Ciais,Philippe ; Janssens, Ivan ; Penuelas, osep ; Asseng, Senthold ; Li, Tao ; Elliott, Joshua; Huang, Yao; Li, Laurent ; Piao, Shilong Emergent constraint on crop yield response to warmer temperature from field experiments Nature Sustainability 2020   DOI: 10.1038/s41893-020-0569-7
朴世龙 Shilong Piao, Xuhui Wang, Taejin Park, Chi Chen, Xu Lian, Yue He, Jarle W. Bjerke, Anping Chen, Philippe Ciais, Hans Tømmervik, Ramakrishna R. Nemani and Ranga B. Myneni Characteristics, drivers and feedbacks of global greening 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 2020 1 14-27
周丰 Zhou, Feng ; Bo, Yan ; Ciais, Philippe; Dumas,Patrice ; Tang,Qiuhong ; Wang, Xuhui ; Liu, Junguo ; Zheng,Chunmiao ; Polcher,Jan ; Yin,Zun ;  Guimberteau,Matthieu ; Peng,Shushi ; Ottle,Catherine; Zhao,Xining ; Zhao,Jianshi ; Tan,Qian; Chen, Lei; Shen, Huizhong ; Yang, Hui ; Piao, Shilong; Wang, Hao ; Wada, Yoshihide Deceleration of China’s human water use and its key driver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the Sciences 2020 117 7702-7711
李双成 Laibao Liu , Zheng Wang , Yang Wang , Jun Wang , Rui Chang , Gang He , Wenjun Tang , Ziqi Gao, Jiangtao Li , Changyi Liu , Lin Zhao , Dahe Qin , Shuangcheng Li Optimizing wind/solar combinations at finer scales to mitigate renewable energy variability in China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20 132 110151
王志恒 Li Y., Reich P.B., Schmid B., Shrestha N., Feng X., Lyu T., Maitner B.S., Xu X., Li Y., Zou D., Tan Z.H., Su X., Tang Z., Guo Q., Feng X.J., Enquist B.J., Wang Z* Leaf size of woody dicots predicts ecosystem primary productivity. Ecology Letters 2020 23 1003-1013
方精云 Jingyun Fang, Yue Shi, Xia Zhao, F. Stuart Chapin Greener in China Aspenia 2020   203-210
 

 

 李本纲课题组在Nature Climate Change杂志发表论文揭示短生命气候胁迫物质的长期气候效应,彭书时课题组在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发表论文揭示气候变化对国际性重要内陆湿地的影响,刘鸿雁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揭示基岩化学特征影响植被生产力,朴世龙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论文揭示未来大气CO2浓度上升通过改变植被生理过程深刻影响全球季风区降水和径流,朴世龙课题组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论文揭示北半球植被春季物候提前加剧夏季干旱和热浪发生,博士生武旭同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论文揭示黄土高原社会-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及效应,朴世龙团队在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杂志发表论文揭示树木应对干旱胁迫的抵抗力和恢复力的变化规律,朴世龙团队在Nature Sustainability杂志发表论文揭示植树造林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王旭辉研究团队在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朴世龙团队在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发表研究综述全球植被变绿的特征、驱动因素及其气候反馈,周丰课题组在PNAS发文揭示中国用水增速变缓及其成因,李双成团队在《可再生和可持续能源评论》杂志发表论文揭示中国风光耦合发电的稳定性特征,王志恒研究组在Ecology Letters上发文揭示了叶大小与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间的关系,提出叶大小可作为重建古生产力的潜在指标,方精云院士牵头在意大利著名智库刊物上撰文,论述中国绿色发展成就。

科研著作方面,由贺灿飞教授团队编写的《Environmental Economic Geography in China》一书在Springer出版社正式出版。著名经济地理学家、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国际知名期刊《Economic Geography》等的编委Andrés Rodríguez-Pose为本书作序,他认为本书基于经济地理学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方法论,政策制定者、研究者和学生通过阅读本书可以了解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2.2代表性奖励与荣誉

序号

获奖人

颁奖机构

奖励名称

奖项级别

获奖项目

1

方精云

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省部级

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

2

蒙吉军

北京市教委

优秀奖

北京市

2020年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

3

朴世龙

腾讯基金会

科学探索奖

企业奖

天文和地学

4

詹子歆 徐浩义;宋峰(指导老师)

世界规划教育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City网站、Guihua 杂志

提名奖

国际奖

健康家园-韧性六维度:延寿街DAILY改造计划

5

张启璇 袁丹丹 范文颖;汪芳(指导老师)

世界规划教育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City网站、Guihua 杂志

提名奖

国际奖

共生?博弈?——北京传统与现代地标空间研究

6

朱彪

中国生态学学会

青年科技奖

行业学会

 

7

陶澍

北京大学

教学成就奖

校级

 

 

2020910日,2019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会上公布了2019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奖励名单,方精云院士主持完成项目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荣获北京市自然科学一等奖(项目完成人:方精云、朴世龙、赵淑清、唐志尧等)。

2020年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优质本科教材课件评选工作由北京市教委组织,旨在进一步加强本科课程及教材课件建设,进一步激发教师对本科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推进课程创新与课程建设,提高教材课件的规范性和前沿性。我院蒙吉军老师主编的《综合自然地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三版)的教材课件被评为优质本科教材课件

科学探索奖是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支持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45周岁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公益性奖项。激励青年科技工作者潜心探索未知世界,吸引更多青年人投入到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研究之中。此奖由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与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携手杨振宁、毛淑德、何华武、邬贺铨、李培根、陈十一、张益唐、施一公、高文、谢克昌、程泰宁、谢晓亮、潘建伟等知名科学家共同发起。2020年为该奖项举办的第二届,我院朴世龙教授荣获2020年腾讯基金会科学探索奖

20201021日,由世界规划教育组织WUPENWorld Urban Planning Education Network)、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City网站(UNESCO-iCity Website)和Guihua 杂志联合举办的“2020城市设计学生作业国际竞赛“2020城市可持续调研报告国际竞赛公布了获奖名单。我院参赛团队共斩获2个奖项,其中包括城市设计提名奖1项,调研报告提名奖1项,获奖学生共计5人,指导教师2人。

为鼓励和表彰在我国生态学研究领域做出突出成绩的青年生态学科技工作者,根据《中国生态学学会青年科技奖奖励条例》,中国生态学学会组织开展了第六届中国生态学学会青年科技奖的评选工作。经形式审查、专家初评、学会常务理事评审和社会公示等程序,朱彪研究员荣获中国生态学学会关于第六届中国生态学学会青年科技奖。

北京大学2020年教学奖励名单公布,我院陶澍院士获得北京大学2020年教学成就奖。自2016年开始,北京大学为了营造重视教学和奖励先进的文化氛围,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高而设立了教学成就奖教学团队奖教学卓越奖教学优秀奖教学管理奖等系列奖项。教学成就奖旨在奖励长期在教学一线特别是本科教学一线工作二十年以上,教学上具有公认一流水平,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北京大学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在国内同行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的资深教师。

 

(三)与各级政府部门研究项目合作

3.1与中铁建发展集团洽谈合作意向

202069日下午,中铁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一行十三人访问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学院领导班子及相关领域教授等出席了欢迎仪式并进行会谈交流。

贺灿飞院长介绍了城市与环境学院概况、学科创新与发展和人才培养等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中铁建集团领导介绍了公司的概况、定位、发展使命、核心业务,以及新型轨道交通、智慧城市、生态环保、绿色建筑等方面的工作。随后,刘鸿雁教授介绍黄河大保护领域研究方向,主要从区域科学联动、地下和地上发展相结合、以人为本和人与水结合考虑三方面进行具体介绍。柴彦威教授介绍智慧城市领域研究方向,强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如何引导及优化人们的行为,主要方法是信息化手段(ICT)。智慧城市本身就是信息城市和人文城市的结合,而智慧铁建则可以从智慧停车和智慧工地两方面着手。

在自由交流环节,就智慧城市研究深度、黄河大保护研究进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未来双方应该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凝聚共识和力量,未来将有非常多可能合作的结合点。双方达成初步共识,为今后更深入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3.2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与自然资源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成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01125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与自然资源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签约仪式,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门晓莹,综合处处长于海涛,部人事司干部培训处处长郭景鹏,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任易树柏,副主任吴卫东,教务与管理处处长董玛力;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副院长金鑫,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教授楚建群;南京大学副校长邹亚军,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韩顺平,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周义安,副院长罗小龙、徐柏,院长助理、系主任于涛;同济大学校长助理彭震伟,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张尚武,城市建设干部培训中心主任张立等出席。学院将以此次签约作为契机,未来将更加积极地继续参与国土空间规划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决策研究,继续推动相关培训,引导促进多规合一在学科建设层面落实,加强国土空间规划技术人才的培养。

 

(四)举办有影响力会议及论坛

4.1第六届北京大学地理·环境讲坛暨第二届北大城环国际青年论坛顺利举办

为了进一步弘扬学科文化、探索学科发展,并增进同行间的相互了解,凝聚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的智慧与力量,创建国际青年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平台,20201212-13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举办第六届北京大学地理·环境讲坛暨第二届北大城环国际青年论坛。受邀出席本届论坛的嘉宾有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刘丛强院士,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崔鹏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倪晋仁院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陶澍院士,以及来自6个国家16个单位的18位青年学者。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近百家高校、科研院所等100多家单位的5000余名地理学、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的师生报名参会,大家从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共襄盛会。

报告精彩纷呈、观点交汇,从天到地,从中到外,从古到今,从实验到政策,主题多样,头脑风暴,学科交叉融合,也体现了地理学特色。嘉宾们面向学科前沿热点,综合全面地展现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学科交叉背景下进一步实现拓展融合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4.2“城乡发展与空间质量提升研讨会顺利举行

20201220日上午,城乡发展与空间质量提升研讨会暨第二届白颐论坛 第三届北京大学规划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来自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国土空间规划局,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土地估价师与登记代理人协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及机构的领导、专家及业界人士,以及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胡兆量、董黎明、吕斌、校内相关院系、机构的师生汇聚一堂,共7000余人在线上线下参会,围绕城乡发展与空间质量提升展开研讨,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进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和资源管理建言献策。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刘彦副司长、国土空间规划局李枫副局长出席会议。

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由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北京大学未来城市研究中心、国土规划与开发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北大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承办。

4.3第十七届北京大学生态讲坛成功举办

20201219-20日,第十七届北京大学生态讲坛(生态讲坛2020)成功举办。本届生态讲坛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大专院校,以及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动物所、地理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青藏所、华南植物园等近百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师生报名参会。由于受疫情影响,本届生态讲坛采取现场结合线上直播的方式。

19 “前沿论坛直播室的人气峰值超过1.7万,高居同时段学术论坛直播首位,有网友在直播弹幕上感慨生态学充满未来!期间还收到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广西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福建大学等兄弟院校的祝福,进一步扩展了生态讲坛的朋友圈20日,青年论坛在逸夫二楼3459会议室举行,由来自生态研究中心的19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介绍各自最新的研究进展。报告主题涉及生态学领域的多个方面,青年生态学者们利用野外观测、控制实验、模型模拟等多种研究方法,开展了从微观到宏观,从过去到未来,从植物、动物到微生物等多个时空尺度、多个研究领域的研究。最终评委们评选出4位青年论坛优秀报告人:孙元丰,王锴,邓彦宇,王淼啸。报告过程中,青年学者们学术严谨、汇报生动,同参会人员开展了深入的讨论,为听众们献上了一场丰富多彩的学术盛宴,充分展示了北京大学的青年生态学者们严谨的科研思维和丰硕的科研成果。

4.4北京论坛分论坛:生态文明与高质量城市化

北京时间2020116日上午,主题为文明和谐,共同繁荣2020年度北京论坛的生态文明与高质量城市化分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成功举办。论坛以现场连线网络的形式召开,并通过bilibili线上双语同步直播。北京论坛是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育局以及韩国高等研究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年度国际学术会议,本次生态文明与高质量城市化分论坛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和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

4.5北京大学-哈佛大学系列研讨会世界变局下的新经济地理成功举办

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于20201116日及24日联合举办了系列网络研讨会世界变局下的新经济地理。此次系列研讨会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贺灿飞教授、朱晟君研究员和哈佛大学增长实验室的Frank Neffke教授共同发起,共分为两场。研讨会邀请了经济地理、区域科学和城市研究领域的五位著名国际学者就经济地理研究中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金融危机、区域创新、全球价值链、产业网络等重要议题展开讨论。本次线上系列研讨会得到了与会嘉宾和听众的积极认可和支持,共有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00多人次的研究人员和学生参加了此次系列研讨会。

4.6第十九届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学术会议(专题会议)顺利召开

20201031日,第十九届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学术会议(专题会议)在中关村药谷生物产业研究院举行。这次会议由我院资深教授王缉慈担任总召集人,由中国产业集群研究协调组、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并得到北京市大兴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大兴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的支持。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作为会议承办方之一,与中关村药谷生物产业研究院、北京元兴高科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此次会议。会议聚焦生物医药产业,从培育创新体系、服务公众健康着眼,探索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方向。

2019年北京明确生物医药产业为大兴区主导产业,是承载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成果转化的主要基地。北京大学产业集群研究小组对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先进治疗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研究,于20208-10月对大兴区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和先进治疗产业集群分别进行调查研究,考察产业集群结构、集聚机制及影响因素。报告着重对比了大兴生物医药研发网络与中医药产业网络的异同,提出传承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推动大健康产业创新发现,聚集式发展,培育本地创新网络。

4.7 2020年第一期重点实验室博雅云课堂成功举办

后疫情时代,为促进学术交流、分享学术经验,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专门打造了博雅云课堂线上主题学术沙龙活动,通过主题报告、听众提问、自由讨论等多个环节,力求在无法线下活动的疫情防控期间,在难以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与同行分享最前沿的知识、理论与信息,顺利地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

第一期博雅云课堂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与应用领域2020615日晚上7点利用腾讯视频会议成功举办。本次博雅云课堂由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周丰副教授主持,主讲人为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城市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李双成教授。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230家科研院所的500余名师生参与,大家积极讨论,全场反响热烈,师生们均感到受益匪浅。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